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病例分析:腹外疝

来源:  作者:www.512test.com




2.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由三边组成,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此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较薄,故易发生疝。它与腹股沟管深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相隔。


  3.股管:股管是股疝的通道,为一漏斗形间隙,长约1~1.5cm。亦有二口四壁。上口即股环,直径约1.5cm,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陷窝韧带、外缘为股静脉。股管下口为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下方,大隐静脉在此进入股静脉。




  二、腹股沟疝

  属于腹外疝,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如果没有连同腹膜壁层,则称为内脏脱出。腹股沟疝由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根据突出的路径不同分为斜疝和直疝二类。

 (一)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


1.斜疝发病机制:腹内脏器或组织经深环,沿腹股沟管斜行出浅环,向体表突出,可进入阴囊,走形由内上斜向外下,所以称为斜疝,最常见的腹外疝,男性多见,右侧多见。斜疝的发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素。

  ⑴先天性解剖异常: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开始位于腹膜后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并且带动腹膜形成的鞘突逐渐下移,经腹股沟管至阴囊,鞘突下段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分萎缩闭锁成纤维索带。如鞘突不能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即成为先天性斜疝之疝囊,右侧睾丸下降迟于左侧,鞘突闭锁也较晚,故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右侧。

  ⑵后天性因素:腹股沟区解剖缺陷,腹壁薄弱;腹横筋膜和腹横肌发育不全,不能关闭腹股沟管深环;腹内斜肌下缘发育不全或位置偏高; 腹内压增高。

  2.直疝发病机制

  经直疝三角突出形成,主要是由于腹壁松驰,腹压增高所致,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因疝囊颈宽大,一般直疝不会嵌顿,也不进入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