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题共用题干) 男性,12岁,昨晚进食海鲜,今晨开始畏寒、发热、腹痛,以左下腹甚,腹泻伴明显里急后重,大便8次,初为稀便,继之为粘液脓血便 10.此病例的诊断为 A.急性细菌性痢疾轻型(不典型) B.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典型) C.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D.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 E.急性胃肠炎 答案:B 试题点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畏寒发热均为典型菌痢表现。无慢性发作史,无休克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可排除C、D,因此本题应选B。 11.对该病例首先采用的抗菌药物是 A.四环素 B.喹诺酮类 C.氯霉素 D.庆大霉素 E.呋喃唑酮 答案:B 试题点评:见传染病学《细菌性痢疾》章节。 12.5岁男孩,发热1天,腹泻6~7次,为黏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大便常规检查:黏液便,红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类型属于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答案:A 试题点评:轻型一般无脓血便,里急后重较轻或缺如。中毒型常有休克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患儿不符。重型不是菌痢正确分型。因此应选A。 13. 5岁男孩,高热1天,腹泻6~7次,为粘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反复惊厥,逐渐出现昏睡、神志不清,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临床类型属于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答案:D 试题点评:患儿昏睡、神志不清,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属于中毒型。 第三节 霍 乱 【考纲要求】 1.病原学:病原体及其分型。 2.流行病学:主要传播途径。 3.病理生理。 4.临床表现: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 5.诊断:诊断方法及确诊依据。 6.治疗原则:补液疗法及病源治疗。 7.预防措施。 【考点纵览】 1.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 2.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弧菌的主要传染源。 3.霍乱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霍乱毒素的作用,主要病理变化是严重腹泻造成的严重脱水。 4.霍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分为3期:吐血期,吐泻期,恢复期。 5.霍乱的诊断包括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粪培养阳性或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升高。 6.霍乱的治疗原则:按肠道传染病隔离,补液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治疗。 【历年考题点津】 1.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不包括 A.鞭毛 B.菌毛 C.荚膜 D.肠毒素 E.内毒素 答案:C 2.男,28岁,船民,昨晚进食海蟹一只,晨起腹泻稀水便,10小时内排便20余次,量多。水样,无臭味,中午呕吐3~4次,初起水样,后为米泔水样,发病后无排尿,就诊时呈重度脱水征,神志淡漠,BP 80/50mmHg,下列检查均有助于诊断,除了 A.血培养 B.血清凝集试验 C.大便悬滴镜检 D.大便碱性蛋白胨增菌培养 E.大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答案:A 试题点评:米泔水样便为霍乱特点。霍乱弧菌不直接侵犯入血,而是通过其肠毒素致病。故血培养无意义。 3.典型霍乱患者,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 A.畏寒、发热 B.声音嘶哑 C.剧烈腹泻,继之呕吐 D.腹部绞痛 E.腓肠肌痉挛 答案:C 4.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霍乱肠毒素 B.霍乱内毒素 C.腺苷酸环化酶 D.透明质酸酶 E.蛋白水解酶 答案:B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考纲要求】 1.病原学:病原体。 2.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及流行特征。 3.发病机制:皮肤粘膜淤点的发生机制。 4.临床表现: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 5.诊断:普通型流脑的诊断依据。 6.治疗:普通型流脑的病原治疗。 7.预防措施。 【考点纵览】 1.脑膜炎双球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致病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2.脑膜炎双球菌可造成败血症,细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迅速繁殖并释放内毒素,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及栓塞,是造成皮肤粘膜淤点的原因。 3.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和恢复期。 4.脑脊液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5.治疗主要是抗菌治疗,多采用青霉素治疗,氯霉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头孢霉素适用于不适合应用青霉素和氯霉素的病人。 【历年考题点津】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变质性炎 B.浆液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为 答案:D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性质为 答案:A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C.血小板减少 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 E.凝血功能障碍 答案:D (4~5题共用题干) 5岁患儿,且1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 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