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B.病毒性肝炎乙型亚急性重型 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 D.乙肝后肝硬化 E.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 答案:A 试题点评:患者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出现急性的重度肝炎的症状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11.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 A. HBsAg B. HBeAg C. HBcAg D.抗-HBe E.抗-HBc 答案:C 第二节 流行性出血热 【考纲要求】 1.病原学:病原体。 2.流行病学: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及流行特征(季节性与周期性)。 3.发病机制: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 4.临床表现:典型病例的五期经过。 5.诊断:血、尿常规检测及免疫学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6.治疗:临床各期的治疗原则。 7.预防:预防措施。 【考点纵览】 1.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主要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2.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3.典型病例的五期经过,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发热期的临床表现。 4.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 【历年考题点津】 1.女,19岁,农民,12月在水利工地上突起发热,伴头痛,眼眶痛,腰痛。病程第四日就诊时热已退,血压偏低,球结膜水肿,出血,胸背部见条索点状瘀点。前一日24小时尿童340ml,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体病 E.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C 试题点评:患者有发热、三痛,热退后出现低血压,出血点,是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故选C。 2.某患者,于1月3日起发病,三天来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四肢酸痛,腰痛。体检:重病容,球结膜充血,无水肿,咽充血,腋下可见点状抓痕样出血点,肝脾未及。血常规检查:WBC 12×109/L,N 72%,L 28%,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尿蛋白(+++),RBC 2~5个/HP,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钩端螺旋体病 B.败血症 C.流行性出血热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结核性脑膜炎 答案:C 试题点评:患者有发热、三痛,出血点,血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及肾损害,是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 第三节 艾滋病 【考纲要求】 1.病原学:病原体。 2.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 3.发病机制:CD+4 T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及表现。 4.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各期主要临床表现。 5.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6.治疗:目前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种类。 7.预防: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及其重要性。 【考点纵览】 1.病原体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感染CD+4 T淋巴细胞。 2.传播途径主要是体液传播,其中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3.CD+4 T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及表现。 4.艾滋病的临床分四期及各期主要临床表现。 5.下列六项临床表现应考虑艾滋病的可能:体重下降10%以上;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发热 I个月以上;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疱疹;口腔念珠菌感染。 6. HIV-1抗体阳性标准为ELISA法连续2次阳性,经免疫印迹法证实。 【历年考题点津】 1.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霍乱 E.细菌性痢疾 答案:B 2.男,40岁,因反复机会性感染入院,检查发现患者伴发卡波济肉瘤,诊断应首先考虑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B.腺苷脱氨酶缺乏症 C. X-性连锁低丙球血症 D.艾滋病 E.选择性IgA缺乏症 答案:D 试题点评:卡波济肉瘤是HIV与人疱疹病毒8型共同感染所致,因此,该题应选D。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人体内作用的靶细胞是 A. CD+4 T淋巴细胞 B. CD+8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NK细胞 E. CTL细胞 答案:A 4. HIV与感染细胞膜上CD4分子结合的病毒刺突是 A. gpl20 B. gp41 C. P24 D. P17 E. gp160 答案:A 5.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白色念珠菌 B.结核杆菌 C.疱疹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肺孢子虫 答案:E 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考纲要求】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及流行特征。 2.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经过(三期)及临床类型。 3.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 4.鉴别诊断。 5.治疗: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考点纵览】 1.乙型脑炎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 2.猪是主要传染源,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3.乙型脑炎典型的临床经过(三期)及临床类型。 4.病原学早期诊断为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5.治疗要把好三关即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历年考题点津】 1.下列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B.血管套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