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 5.男,14岁,颈淋巴结肿大2周,活检示淋巴结结构破坏。可见里-斯细胞。可诊断为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C.霍奇金病 D.非霍奇金淋巴瘤 E.淋巴结结核 答案:C 试题点评:活检发现里-斯细胞为霍奇金病的特点。 6.淋巴瘤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 A.肝脾肿大 B.长期周期性发热 C.盗汗、体重减轻 D.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E.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并有粘连 答案:D 7.恶性淋巴瘤累及颈、腹股沟淋巴结、肝及肺、并伴有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临床分期属 A.ⅢA B.ⅣB C.ⅣA D.ⅢB E.ⅡB 答案:B 第三十四章 出血性疾病 【考纲要求】 1.出血性疾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分类、诊断步骤、常用止血凝血障碍检查的临床意义。 2.过敏性紫癜的定义、常见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要点;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要点、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型和慢性型的鉴别、治疗。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肝素应用指征。 【考点纵览】 1.因止血机制异常而引起,以自发性出血和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异常是最常见的出血病因。 2.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遵循据病史、体检→提出简单的筛查实验→对出血病因初步归类→选择特殊实验确诊的步骤。熟悉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3.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病因。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型。过敏性紫癜腹型注意与外科急腹症鉴别。消除致病因素是最根本的治疗。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急性型和慢性型的鉴别。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机制。脾切除的适应证。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定义。DIC的病因为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等。DIC的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栓塞、溶血。DIC的诊断标准。肝素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肝素过量可用鱼精蛋白中和。 【历年考题点津】 1.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见于 A.维生素K缺乏 B.慢性肝病肝功能失代偿 C.血友病 D.口服双香豆素 E.先天性V因子缺乏 答案:C 2.男,18岁,自幼有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150×109/L,血小板粘附率降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父亲也有类似病史,考虑的诊断是 A.血友病 B.血管性血友病 C.过敏性紫癜 D.维生素K缺乏 E.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答案:B 试题点评:凝血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可除外凝血因子异常所致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率降低,应考虑血小板及血管因素所致出血,故应考虑血管性血友病。 3.紫癜与充血性皮疹的主要区别是 A.颜色的不同 B.形态不同 C.按压后是否退色或消失 D.是否高起皮肤表面 E.是否有皮肤脱屑 答案:C 4.14岁男孩,因腹痛来院就诊。查体: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成片状小出血点,尿常规发现血尿+++,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血管畸形 B.过敏性紫癜肾炎 C.肾绞痛 D.急性肾盂肾炎 E.肾下垂 答案:B 试题点评:肾血管畸形、肾绞痛、急性肾盂肾炎、肾下垂均不会同时引起腹痛、出血及肾脏病变,而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成片状小出血点,同时有腹痛、血尿为过敏性紫癜的特点,故考虑过敏性紫癜肾炎。 5.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概念,哪一种描述是错误的 A.急性型ITP与感染因素有关 B.血小板寿命缩短 C.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减少 D.临床上是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E.急性型ITP多见于儿童 答案:C 6.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贫血最适宜的检查是 A.血清铁蛋白测定 B.血清叶酸测定 C.血红蛋白电泳 D.酸溶血试验 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答案:A 7.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监测肝素用量的试验是 A.血小板计数 B.3P试验 C.出血时间 D.AP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E.纤维蛋白原定量 答案:B 8.急性型DIC高凝期患者的治疗原则,除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外,应首先考虑 A.补充水与电解质 B.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C.积极抗纤溶治疗 D.及早应用肝素 E.输注全血或血浆 答案:D 第三十五章 血细胞数量的改变 【考纲要求】 1.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的诊断标准、病因。 2.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分类、病因。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诊断标准、病因。 4.淋巴细胞增多的诊断标准、病因。 5.红细胞增多的诊断标准、分类和病因。 6.血小板增多的诊断标准、病因。 【考点纵览】 1.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的诊断标准。 2.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以急性感染或炎症多见。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 4.红细胞增多的诊断标准:成年男性RBC>6.0×1012/L,Hb>170g/L;成年女性RBC>5.5×1012/L,Hb>160g/L。临床上分为相对增多和绝对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