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排卵性月经失调

来源:  作者:www.512test.com

排卵性月经失调
一、特征
较无排卵性功血少见,多发生生育年龄妇女,患者虽有排卵功能,但黄体功能异常。
二、类型
(1)黄体功能不足:有排卵,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致使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三、黄体功能不足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1.发病机制
由多种因素所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卵泡期FSH缺乏,使卵泡发育缓慢,雌激素分泌减少;LH脉冲频率虽增加,但峰值不高,LH不足使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LH/FSH比率异常也可造成性腺轴功能紊乱,使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
2.病理
子宫内膜的形态往往表现为腺体分泌不足,间质水肿不明显,也可观察到腺体与间质的不同步现象,或在内膜各个部位显示分泌反应不均。有时黄体分泌功能正常,但维持时间短。
3.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以致患者不易受孕或易于在孕早期流产。
4.诊断
病史中诉月经周期缩短,不孕或早孕时流产。妇科检查生殖器官在正常范围内。基础体温双相,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幅度偏低,升高仅维持9~10日即下降。子宫内膜显示分泌反应不良。
5.治疗
(1)促进卵泡发育:首选克罗米芬。
(2)黄体功能刺激疗法:于基础体温上升后开始,隔日用HCG2000~3000U,共5次。
(3)黄体功能替代疗法:自排卵后开始,每日肌注黄体酮10mg,共10~14日。
四、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1.发病机制
黄体一般生存14日后萎缩,内膜因缺乏雌、孕激素的支持而脱落行经,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引起黄体萎缩不全,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以致不能如期完整脱落。
2.病理
正常月经期第3~4日时,分泌性内膜已全部脱落,代之以再生的增生性内膜。但在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时,于月经期第5~6日仍能见呈分泌反应的内膜。由于患者出血时间较长,使内膜失水,间质变致密,腺体皱缩,腺腔呈梅花状或星状。子宫内膜表现为混合型,即残留的分泌期内膜与出血坏死组织及新增生的内膜混杂共存。
3.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表现为月经间隔时间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
4.诊断
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基础体温双相,但下降缓慢。诊断性刮宫在月经期第5~6日进行,内膜切片检查仍能见到呈分泌期反应的内膜,且与出血期及增生期内膜并存。
5.治疗
(1)孕激素:自下次月经前8~10日开始,每日肌注黄体酮20mg或口服安宫黄体酮10~12mg,共5日,其作用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功能,使黄体及时萎缩,内膜较完整脱落。
(2)HCG:HCG2000~3000U,共5次。
例题:
1.女,48岁。近2年月经不规律,未诊治。现闭经3个月,阴道大出血15天。首选哪项治疗
A.治疗性刮宫
B.性激素治疗
C.子宫切除
D.促排卵药物
E.维生素K、止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