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来源:  作者:www.512test.com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一、病因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原因是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在释出或平衡方面的暂时性变化,机体内部和外界许多因素诸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伤、环境和气候骤变以及全身性疾病,均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营养不良、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和对靶器官的效应而导致月经失调。
二、病理生理
无排卵性功血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在青春期,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功能未臻成熟,它们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周期性调节和正负反馈作用。此时期垂体分泌FSH呈持续低水平,LH无高峰形成。因此,虽有成批的卵泡生长,却无排卵,到达一不定期程度即发生退行性变,形成卵泡闭锁。而更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乎耗竭,尤其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感应性低下,雌激素分泌量锐减,对垂体的负反馈变弱,于是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但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终致无排卵性功血。
大多数无排卵性功血是雌激素撤退性出血或雌激素突破出血。雌激素突破出血分两类:低水平雌激素,可发生间断少量出血,出血时间延长;高水平雌激素可引起长时间闭经,易发生急性突破出血,且血量汹涌。
三、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
(1)子宫内膜腺囊型增长过长
子宫内膜局部或全部增厚,或呈息肉样增生。镜下特点是腺体数目增多,腺腔囊性扩大,大小不一,腺上皮细胞为高柱状,可增生形成复层或假复层,无分泌表现。
(2)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
子宫内膜腺体高度增生,呈出芽状生长,腺体数目明显增多,形成背靠背现象,使间质明显减少。若腺上皮出现异型性改变,则已发展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是癌前期病变,10%~15%可转化为子宫内膜癌。
(3)增生期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所见与正常月经周期中的增生期内膜无区别,只是在月经周期后半期甚至月经期,仍表现为增生期形态。
(4)萎缩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萎缩菲薄,腺体少而小,腺管狭而直。
四、临床表现
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有时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然后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血量往往较多,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不易自止;有时则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也可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出血期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出血多或时间长者常伴贫血。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在正常范围,出血时子宫较软。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应注意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及避孕措施,全身有无慢性病史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等,有无精神紧张、情绪打击等影响正常月经的因素。了解发病经过,如发病时间、目前流血情况、流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几种类型: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但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②月经频发:周期规则,但短于21日;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在两次月经周期之间任何时候发生的子宫出血;④月经频多:周期不规则,血量过多。
(2)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妇科检查等,以除外全身性疾病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方法
诊断性刮宫:为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和达到止血目的,必须进行全面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见增生期变化或增生过长、无分泌期改变。
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直视下选择病变区进行活检,可提高早期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
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
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涂片表现为中、高度雌激素影响。
激素测定:为确定有无排卵,可测定血清孕酮或尿孕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