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淋 病

来源:  作者:www.512test.com

淋 病
一、特点
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属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二、感染途径
性接触为主要传染方式。
三、临床特征
潜伏期为3~7日,但60%~80%妇女感染淋球菌后无症状。
1.急性淋病
(1)下生殖道感染:首先出现尿痛、尿频、排尿困难等急性尿道炎的症状,有黄色脓性白带增多,外阴部烧灼感。检查:外阴、阴道口及尿道口充血、红肿,若有尿道旁腺炎,可见尿道旁腺开口处有脓性分泌物外溢。若有急性前庭大腺炎,患者外阴部有显著压痛及脓性分泌物,可形成前庭大腺脓肿。急性宫颈管炎时,则见宫颈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2)上生殖道感染:10%~17%患者可发生上生殖道感染,或由于潜伏于宫颈管内的淋球菌于经期、月经后(尤其有性交者)、流产、宫腔内操作或产后等诱因,沿生殖道粘膜上行传播,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进一步发展为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弥漫性腹膜炎以致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急性淋球菌性盆腔炎,多在月经期或经后1周内发病。下腹两侧疼痛,以一侧为重;白带增多,脓性;若输卵管伞端通畅,脓液由管腔流入直肠子宫陷凹,刺激该处盆腔腹膜而产生肛门坠痛。妇科检查下腹两侧有深压痛,若有盆腔腹膜炎则下腹出现肌紧张及反跳痛。宫颈外口有脓性白带。宫颈充血、水肿,有举痛,两侧输卵管可角及增精,有明显压痛,一侧较另一侧重;若有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角及附件包块囊性,压痛明显;若有盆腔积脓,后穹窿饱满,有波动感,压痛明显;若脓肿破裂,出现弥漫性腹膜炎。
(3)播散性淋病:约1%上生殖道感染淋球菌,可通过血行传播,引起全身淋球菌性疾病,称为播散性淋病。表现为皮疹,各种神经痛。此外还可发生关节炎、脑膜炎、胸膜炎、肺炎、心内膜炎、心包炎、骨髓炎、肌炎等以至最严重的淋菌性败血症。
2.慢性淋病
感染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逐渐转为慢性淋病。表现为慢性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慢性宫颈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等。慢性淋病时淋球菌虽不存在于生殖道的分泌物中,但可长期潜伏在尿道旁腺、前庭大腺或宫颈粘膜腺体深处,作为病灶反复引起急性发作。
四、诊断依据
1.有性病接触史及发病经过。
2.分泌物涂片检查
取尿道口、宫颈管等处的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查找淋球菌,急性期可见中性粒细胞内、外均有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3.分泌物培养
对涂片可疑或临床表现可疑但涂片阻性者,或为查找是否有耐药菌株,取宫颈管分泌物送培养。取材后标本应注意保温、保湿,立即接种,标本离体时间越短越好,培养阳性率可达80%~90.5%。
4.B型超声检查
急性输卵管炎可见输卵管增粗,若有附件脓肿可见包块,若有盆腔积液可见液性暗区。
5.后穹隆穿刺
对疑有盆腔积液者,可作后穹窿穿刺。若抽出脓液,送培养及涂片查找淋球菌,涂片阳性,可立即确诊。
五、治疗及妊娠期治疗
1.急性淋病
以青霉素为首选,用大剂量一次能彻底治愈,夫妻双方同治。
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U一次肌注,两侧臀部各240U,注射前1小时口服丙磺舒1g,可延长作用增加疗效;羟氨苄青霉素3g一次口服或氨苄青霉素3.5g一次口服,均加用丙磺舒。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四环素0.5g,每日4次,连用7日;氟哌酸(淋得治)800mg,一次服用,或200mg每日3次,连用5~7日。
对青霉素耐药者,除氟哌酸外可选用:壮观霉素(淋必治)2g,一次肌注;或每日肌注一次,共2次;头孢噻肟1g,肌注1~2次;头孢西丁2g,肌注;头孢三嗪250mg,肌注;氟嗪酸(淋克星)每日800mg,顿服,1~2次为一疗程。治疗后7日复查分泌物,以后每月复查一次,连续3次阴性方为治愈。
2.重型淋球菌性盆腔炎及播散性淋病
水剂青霉素G1000万~2000万U静滴,每日1次,共10日;头孢西丁2g,静滴,每6小时一次,共10日。均加庆大霉素1.5mg/kg,肌注,每8小时一次,甲硝唑1g,静滴,每日2次。好转后改口服氨苄青霉素500mg,每日4次,共10日;四环素500mg,每日4次,共10日。若为青霉素耐菌株,给予静脉内大剂量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三嗪或头孢西丁等。
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者,经2~3日药物治疗无改善,应行手术治疗。
3.慢性淋病
单纯药物效果较差,需采取其他综合治疗。
4.淋病合并妊娠
孕妇感染淋病,可发生胎膜早破、羊膜腔内感染、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甚至产后败血症。产道淋球菌于分娩过程感染胎儿致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若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角膜溃疡后形成瘢痕而失明。妊娠期淋病治疗应注意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忌用四环素、喹诺酮类药物(氟哌酸、氟嗪酸等),以青霉素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