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蛛网膜下腔出血

来源:  作者:www.512test.com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概述
1718年Dionis首先报告了2例经尸检发现的SAH,经过200多年的实践研究,对SAH的概念、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均有了较为成熟的认识。
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四大脑血管病之一,患病率约为10.5-31/10万。发病高峰期为50-60岁。
SAH与其它脑血管疾病相比,其特点是:死亡率最高、致残率最低,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SAH可干预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HP、吸烟和过量饮酒;不可干预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家族对SAH的易感性。一级亲属患相同疾病的危险性增高2-6倍。
二、分类
人脑的表面,有三层被膜,即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蛛网膜是一层极其菲薄的膜,因上面布满网状的血管而得名。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腔。脑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脑外的血管非外伤性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占脑卒中的6%~8%。
三、病因
(1)动脉瘤破裂
(2)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
(3)不常见病因
动脉夹层分离(透壁性)
脑动静脉畸形
硬膜动静脉瘘
脊髓周围血管性病变
脓毒性动脉瘤
垂体卒中
滥用可卡因
外伤(无挫伤)
(4)原因不明
颅内动脉瘤
以动脉瘤的位置分为:颈内A系占85%,椎基A系占15%。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多见,亦有三个以上者。
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1)年龄偏大
(2)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
(3)既往发生过由于动脉瘤导致的SAH(危险因素增加11倍)
(4)动脉瘤家族史
(5)高血压
(6)吸烟(增加11倍)
(7)中到大量饮酒
(8)使用可卡因
(9)身材瘦长
(10)怀孕(20%以上在怀孕和产后的早期破裂)
四、临床表现
1.年龄及性别
2.诱因及先兆症状
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过劳、激动、排便、咳嗽、饮酒等;少数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病(12%-34%)。20%-50%确诊为SAH前nd-nw有明显的或非寻常的严重头痛-预警性头痛,其特点:
(1)头痛可在任何部位,可单侧也可双侧。
(2)约50%发生在大量SAH之前。
(3)通常突然起病。
(4)通常存在1天或2天,但也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2周不等。
(5)约50%患者会看医生,但常被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