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一)病因
1.外来因素:主要有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
2.内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以及遗传因素。
(二)病理
1.病变始于动脉,可累及静脉,由远端向近端进展;
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的血管比较正常;
3.活动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
4.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有新生毛细血管形成;
5.虽然有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但不足以代偿,因而神经、肌肉和骨骼等均可出现缺血性改变。
(三)临床表现和分期
主要临床表现:①患肢怕冷,皮温降低;
②皮色苍白,或发绀;
③感觉异常;
④患肢疼痛;
⑤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
⑥患肢的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⑦游走性浅静脉炎;
⑧干性坏疽,经久不愈的溃疡。
临床上按肢体缺血程度,可分为3期:
1.局部缺血期:肢体麻木、发凉、怕冷,轻度间歇性跛行。此期引起缺血的原因,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器质性(闭塞)。
2.营养障碍期:间歇性跛行加重,出现静息痛,皮温显著降低,明显苍白,营养障碍改变,动脉搏动消失。此期病变以器质性病变(闭塞)为主。
3.坏死期:肢端坏疽,经久不愈的溃疡,持续剧烈疼痛。此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代偿不足。
(四)诊断:
1.多为青壮年男性,多有吸烟史;
2.患肢有缺血症状;
3.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
4.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除吸烟外,一般没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易致动脉硬化的因素。
另外一些检查可明确血管闭塞部位、性质和程度:
1.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2.皮肤温度测定
3.肢体抬高试验:患肢平卧,下肢抬高,3分钟后观察足部皮肤皮色改变,然后下肢下垂再观察足部皮肤皮色变化。阳性为血供不足。
4.解张试验:作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然后在下肢同一位置,对比阻滞前后的温度变化。阻滞麻醉后皮肤温度升高愈明显,动脉痉挛因素所占比重愈高。如果没有明显改变,说明病变动脉已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
5.多普勒超声检查
6.动脉造影
(五)治疗
处理原则应该着重于防止病程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
1.一般疗法: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疼痛严重者,可用止痛剂及镇静剂。患肢应进行锻炼,以利促使侧支循环建立。
2.药物治疗
① 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② 抗生素:
③ 中医中药:
3.高压氧疗法:
4.手术疗法:目的是增加肢体血供和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缺血引起的后果。
(1)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2) 动脉重建术:手术方法有两种:①旁路转流术,适用于主干动脉闭塞、但在闭塞动脉的近侧和远侧仍有通畅的动脉通道者。②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的动脉阻塞。利用内膜剥离器,或直视下切开动脉壁,将增厚的内膜连同血栓一并切除。
(3) 截肢(趾、指)术:组织坏死已有明确界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