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执业医师考试

病毒性肝炎

来源:Www.512Test.CoM  作者:执业医师考试网  (查看评论)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 临床表现主要是食欲减退、疲乏无力,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例出现发热及黄疸;但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 乙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病例可呈重型肝炎的临床过程。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均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有密切关系。除HBV为DNA病毒外,其他四种均为RNA病毒。 1.甲型肝炎病毒(HAV) 是一种RNA病毒。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各病毒株在基因结构上虽略有差别,但无显著不同,目前仅检测到一种抗原抗体系统。HA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粪便及肝细胞浆中。感染后血清中抗-HAVIgM很快出现,在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8周之内消失,是HAV近期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抗-HAVIgG产生较晚,在恢复期达高峰,可持久存在,具有保护性。 2.乙型肝炎病毒(HBV) 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有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含有部分双链,部分单链的环状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及e抗原。HBV DNA的长链有4个开放性读码框,即S区、C区、P区和X区。 HBeAg在血清中出现与HBV-DNA、DNAP密切相关,是HBV活动性复制的标志; HBcAg也是HBV复制标志,但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内,血液中的HBV颗粒含有HBcAg,但一般不易被检出。 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疾病恢复期出现,临床上作为判断急性乙型肝炎病人预后的指标。 3.丙型肝炎病毒(HCV) 是一种具有脂质外壳的RNA病毒。HCV感染者血中的HCV浓度低,抗体反应弱而晚,血清抗-HCV在感染后平均18周阳转,至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消退,而慢性患者抗-HCV可持续多年。抗-HCV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表明病人有感染性的一种标记。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的嗜肝单链RNA病毒,需要HBV的辅助才能进行复制,因此HDV仅见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 5.戊型肝炎病毒(HEV) 为直径27~34nm的小RNA病毒。 综上所述, 第一,五种病毒中乙型肝炎病毒是DNA病毒; 第二,乙肝的六项中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e抗原是表示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传染性比较大的一个指标; 第三,丙肝的抗体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表明病人有感染性的一种标记。 (二)流行病学 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粪-口传播是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2.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 (2)性传播:HBV除存在于血清外,还可在唾液、尿液、胆汁、乳汁、汗液、羊水、月经、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等中检得。其中唾液在传播中尤具重要意义。 (3)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水和产后密切接触引起;但少数在宫内直接感染。 (三)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急性肝炎 (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化验及病原学检测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疾患。 ①流行病学资料:密切接触史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注射史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 ②症状:指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 ③体征:指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 ④化验:主要指血清ALT增高。 ⑤病原学检测阳性。
考试辅导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