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A2型选择题(1--98题)
答题说明
6.能分泌促胃液素的细胞是
A.A细胞
B.B细胞
C.D细胞
D.G细胞
E.K细胞
7.小儿肠套叠粪便特点是
A.鲜血便
B.脓血便
C.黏液脓血便
D.血粪混合便
E.果酱样黏液血便
8.阑尾作为免疫器官,可参与产生和促进成熟的细胞是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9.腹股沟斜疝的疝环位于
A.腹股沟韧带中点
B.耻骨结节外侧
C.肿块最突出处
D.精索前内方
E.腹股沟韧带中点上1.5~2.Ocm
10.区分内痔与外痔的解剖结构
A.肛窦
B.齿状线
C.肛柱上端
D.肛管内括约肌
E.肛管外括约肌
正确答案:
6.D【解析】胃窦部有G细胞,能分泌促胃液素,可促进胃酸的分泌。
7.E【解析】小儿肠套叠的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腹部“腊肠样包块”,其中便血为肠套叠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紫红色或
果酱样便,并有黏液。
8.A【解析】阑尾作为免疫器官.在18岁以前可参与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促进成熟。
9.E【解析】腹股沟斜疝的疝囊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形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因此其疝环为腹股沟管内环,其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1.5~2.0cm。
10.B【解析】内痔位于齿状线上方,由直肠上静脉丛形成,表面为直肠黏膜;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由直肠下静脉丛形成,表面为肛门皮肤。因此齿状线是区分内痔与外痔的解剖结构。
5.D【解析】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和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