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风采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别名:医科大总医院)官方网站_电话_公交_地图_地址_简介_网址_特色专科

来源:  作者:www.512test.com  (查看评论)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医院进入了解放思想、拔乱反正、全面治院的新的历史时期。首先废止了“文革”中形成的党政合一的革命委员会体制,实行了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科主任负责的新领导体制,明确科室职责,逐级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对属于冤假错案的35人全部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改善了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随着思想的解放,医院开始尝试经营化管理的方式,按出勤实行奖勤罚懒政策,并且开始初步尝试成本核算、定额管理等经济管理方法,有效地扭转了“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在各项工作逐渐起步的基础上,1980年—1982年,医院先后建立了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和天津市放射诊疗研究所。
历史(三)
1984年1月,经天津市教卫委和医学院批准,医院进入了全面改革阶段,在领导体制上实行了院长负责制,职能科室实行岗位责任制,临床科室实行了岗位技术综合评价责任制,医技科室实行了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后勤科室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建立了初期的核算分配管理系统,经过改革,医院扩大了服务、提高了医疗质量,从1984年至1987年门诊量均超过了100万人次,急诊量每年高达23万人次,居全国之首。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在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下,医院建成了12,100平方米的八层住院部大楼,投资871万元。同年,医院又被国务院列为“七五”期间建设的全国十八所重点医院之一,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和国家计委具体实施,经过三年紧张的施工,1989年9月30日建筑面积25,707平方米、总投资2,360万元的十四层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的改革开放鼓起了风帆,在《讲话》的指引下,医院党委进一步明确了的方向,提出了“医院发展、社会受益、职工富裕”的改革思路,结合医院实际,重点进行了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上加大改革力度,打破大锅饭,克服平均主义,调动职工积极性。从1992年12月开始,医院创“三甲”工作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 1993年7月15日经天津市医院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确定总医院为天津市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1998年医院晋升为副局级单位,并以较高分数通过了全国“百佳医院”的评审,医院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5月市委教卫工委和医科大学党委对医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上任后,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统揽全局、突出重点,对医院进行了大胆改革,首先提出了“振奋精神、整顿秩序、严肃纪律、改善服务”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调整了三分之二的科室主任,把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推上领导岗位,强化层次化管理,推行科主任负责制,将权力充分下放给科室,形成高效能的管理系统,调动了科室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职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初见成效。1998年7月28日医院召开了第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健全了医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使医院管理与决策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使职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医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999年5月18日医院新门诊楼投入使用,为主动适应医疗市场需求,改变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医院加大了管理力度和布局调整,提出了“新大楼、新机制、新管理、新气象”的口号,对原有病区和部分科室进行了调整。门诊量比上一年增加了30,775人次,全年总收入增长了30%,病床数由913张增加到1003张,病床使用率由原来的89.8%增至98.7%。
现在的总医院(四)
2000年,医院在前几年宏观改革的基础上,各项管理工作进入细化阶段,在科室扩充调整后,医院着重进行了科室工作改革,推行“经管医师负责制”,即保证患者门诊——病房——手术——术后恢复——出院随访的一条龙服务,全科医护人员实行定岗定编、评聘分开、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双向选择,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医院住院病人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启动使用,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全部实行计算机联网,实现了住院病人住院登记、床位管理、计费、检查、化验、取药的信息化管理。全院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外科、二级学科的内科、外科申报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均获得通过。
2001年市委、市政府对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进行重大调整,将医院确定为天津市三大医学中心之一,医院抢抓机遇,制订了医学中心扩建规划。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工程,资金是重要保证,为抢机遇,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建成现代化医学中心的宏伟目标,医院积极筹措,努力运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与中国银行签订“银医合作”协议书,中国银行将对医院提供信贷、融资、结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医学中心建设。2001年在天津市卫生局评审出的14个重点学科中,我院占有3个学科,居各院之首。同时,通过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九五” “211”工程的验收,使科研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002年,医院以思路创新带动机制创新,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全市医疗系统中率先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重新修订了医院的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文化和内涵建设,开展了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分门别类地组织安排讲座、培训、研讨、演讲、竞赛、评优等活动。同时根据医学中心重点学科的发展规划,医院还着眼于打“名牌”战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实现医院以科技促文化,以文化促品牌的科技、文化兴院双重战略。
2002年8月我院引进了华北地区第一台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多排螺旋CT)系统,该设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标志着医学影像从传统的解剖诊断进入到功能、代谢、分子影像诊断水平。
2003年初,我们国家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4月27日起,医院分别派出三批医疗队支援肺科医院,在22天的时间里,共收治了21位“非典”病人,成功抢救了8名危重非典患者,医疗队员无一人被感染。随着天津市疫情的进一步扩大,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以总医院为主组建海河医院(“非典”定点医院),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领导和职工日夜奋战,于2003年5月13日正式接收病人。“非典”期间海河医院成功抢救危重患者10人,68名确诊和疑似病人治愈出院,来自总医院和全市12家医院的1,000多名医疗队员无一例被感染,取得了“非典”战役的全面胜利。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