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知识指导信息交流理论
(一)沟通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沟通(communication)是一个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相联系。沟通的过程由六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1.信息沟通时的背景或情景 是指沟通发生时的场所或环境,它包括物理的场所、沟通的时间和每个参与者的个人特征等。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背景或情景下代表不同的意义,离开背景来理解沟通的内容往往会产生曲解。
2.信息发出者 是发出信息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
3.信息 信息是沟通时发出者所要传递的、并能被接受者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观点、思想、情感、意见等。信息是沟通的灵魂。
4.信息传递途径 是信息传递的手段或渠道。它必须是信息接受者所能感受到的,通常是与感官通路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相关。
5.信息接受者 是接受信息的主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判断、理解、接受同样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情绪、推断能力的影响。
6.反馈 是指沟通双方彼此的回应。信息接受者受到信息后,经过整理、判断,将对信息的反应返回到信息发出者。
(二) 沟通的方式
1.语言性沟通 使用语言或文字形式进行的沟通称语言性沟通。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工具。
医疗机构中的语言交流分为互通信息性交谈和治疗性交谈两种。
(1)互通信息性交谈:互通信息性交谈的目的是获取或提供信息,如患者入院时护士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及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等过程,都属于此类交谈。
(2)治疗性交谈:又分为指导性交谈和非指导性交谈。①指导性交谈:由医护人员为患者提出问题的实质,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患者执行,其特点是交谈进程较快,效率较高,但患者主动参与少;②非指导性交谈:是一种商讨性的交谈,沟通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患者有较多的自主权参与决策,但比较费时。
为了确保语言性沟通的有效性,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教育程度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尽量使沟通双方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对系统的语言有系统的理解,避免使用患者不能理解的医学术语。
2.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是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接触、 姿态、手势、触摸、类语言等非语言形式进行的信息交流,它常常伴随者语言性沟通而发生。非语言性沟通更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同样一句话可以由于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和效果。护士应特别注意自己的非语言性表达,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提高护患双方的沟通效率。
非语言性沟通主要的形式有体态语言、空间效应、类语言等。
来源:护士笔记网-护士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