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与专科护理开始全面发展时期。东晋葛洪的《肘后救急方》是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伤科等的总论述,书中广泛涉及了护理要求。另外,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主要阐述了病源学,同时也论述了各种疾病的护理,如外科、妇产科护理等。 可见在中医护理学方面已有了一套较全面的论述。
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而将自己的两部著作冠以“千金”,《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有着多方面的贡献,主要有:
1.高尚的医德;
2.重视妇、儿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3.重视食疗。
4.重视着养生。
5.重视生活起居,预防疾病。
6.重视用药护理。
总之,两部《千金方》不仅全面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而且为中医护理
学的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外台秘要》与病情观察
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对于临证护理中的病情观察很有创见。如对黄疸病的观察曾指出:“每夜小便里浸少许帛,各书记日,色渐退白则瘥。”即用白帛每夜浸在病者的小便里以染色,然后按日期顺序记录下来,对比每日帛上黄色之深浅,以此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如果黄色渐退为白,则表示病愈。这一记载,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实验观察法,也说明我国早在唐代就开始有了简单的护理记录。另外,还注意到了消渴病人的尿是甜的,并对消渴病治疗采取饮食疗法和生活起居禁忌的调护。
出现了食疗专著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唐代出现了几部有关饮食疗法和护理的专著。其中孟诜的《食疗本草》收录了可供实用又兼有治疗作用的瓜果、蔬菜、米谷、鸟兽、虫鱼以及加入制品等200余种,系统总结了食疗治病之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大都切合实用,对中医营养学及饮食护理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理伤续断方》与创伤护理
此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乃唐代蔺道人所著,书中记载了创伤的护理。如对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在清理创口,骨折复位中尽量做到无菌要求,谈到冲洗创口必用煮沸消毒过的“煎水”,缝合后用净的“绢片包之”,伤口“不可见火着水”以免感染等。书中还涉及到外科的冲洗、敷药、包扎、固定、换药等许多护理技术,为伤科临床护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阶段,统治者直接参与医学事业的管理,开始医学分科,设置太医署教授学生,规定了考试录用医生及政府主持编修医书,出现了不少总结性的医学著作,促进了护理的发展等。一些护理技术热熨、药贴、熏洗、水蛭吸脓法以及火罐拔脓法等也更加完善。
来源:护士笔记网-护士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