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护病求本的护理原则
护病求本就是在护理病人时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这是辨证施护的根本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本和标是相对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可以用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如从病因和症状而言:病因是本,症状是标。 所以,护病求本就是针对病人的病情,充分搜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体征、发病季节、诱因、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在一般情况下,多数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是一致的,但也有些疾病出现某些和本质相矛盾,甚至根本相反的临床表现,即在证候上出现假象,因此要掌握正治和正护法,反治和反护法。
正护法
又称“逆治逆护法”,是逆其证候性质进行护理的方法,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原则。都是逆其征象而护理,属正护法。如热邪所致的热证,其病的本质和现象均为热,在治疗上取用寒性药物治疗,在护理上取寒凉法护理热性病。用热性药和温热护理法治疗和护理寒性病等。如:发热病人,可给予清凉饮料、物理降温(冰袋),病室温度要偏低,饮食要清淡,汤药可温服或凉饮等护理方法。
反护法 又称从治从护法,即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理的一种方法。但是实质上,还是在护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对假象去伪存真,求得假象后面的真相,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护理的方法,仍是“护病求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热因热用
是用护理热性病的方法护理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如:《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该病例,阳虚寒盛为证候本质,下利清谷,手足厥逆,乃阳虚寒盛之象,格阳于外,其人反不恶寒,可见面色赤之“戴阳症”,所以仍用温热药、温热法治其真寒,假热也就自然消失,护理病人时应以温热法为原则,及时加衣盖被,饮食要温热等。
寒因寒用
指用寒性药物及寒凉法治疗和护理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极盛、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例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脉沉的症状,很似寒证但同时亦有:壮热心烦,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其本质仍是热盛,故治疗和护理上应用寒凉药治护其真热,而四肢厥冷的假寒证象亦随之消失,这就是“寒因寒用”。护理上应采取寒凉法,穿衣、室温应偏凉,饮食上可给予清凉饮料,汤药可凉服等。
通因通用
以补开塞,指用补益法治疗和护理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实质上塞而不通的塞证是其假象,故又称“假塞”、“假实证”。例如:脾虚病人,常出现脘腹胀满,时胀时减,不拒按,纳呆,舌质淡,脉虚无力等症状,此病人虽有脘腹胀满的实证表现,而无水湿、食积留滞之症。所以实质上是因虚致实,气虚无力推动所致的闭塞不通,治护法则应以健脾益气法,使脾气健运则腹胀自消。又如久病精血不足的便闭和血枯;冲任亏损的闭经均采取补益气血的方法治疗和护理,即可获得痊愈。
服药护理的反佐法
当疾病发展到阴阳格拒时,即采用治疗寒证,在服温热药性的药物时取凉服法;治疗热证,服寒凉药物时取热服法。这样可以防止对大寒、大热证的治疗,如果单纯以热治其真寒、以寒治其真热而发生药物下咽即吐的格拒现象。
来源:护士笔记网-护士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