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知识:输液后的止血技巧
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将药液,血液等通过静脉输进人内,往往临床实习生对这项操作很感兴趣,因此,他们会很谨慎的为病人进行输液操作.然而在输液拔针后,会出现输液部位的肿包,有青紫,造成手背大面积青紫,疼痛,这说明拔针后止血不完善.此时,有的实习生会说:"应把针眼处多压一下就不会出血了."因此,输液后的止血往往不会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视.
为何会出现拔针后输液部位的肿包,青紫和渗血?我们都知道,静脉穿刺通常会有两个针眼,即表皮处和血管处.根据穿刺手法,血管处的针眼位于表皮处针眼的上方,故在肉眼不到的情况下,这个针眼的止血往往被忽视了.患者和部分医护人员已习惯于按压表皮处的针眼来达到拔针后止血目的的,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由于表皮处被压止血,但是被忽视的血管针眼处还在继续渗血,而渗出的血液不能很快的被人体吸收,,积聚在一个部位,导致最后输液部位的肿包,青紫,引起病人的疼痛感,严重的还会引起局部的发炎.
如何操作才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止血呢,有两点:其一,我们可以使用棉球进行压迫止血.棉球比较柔软,当针尖被拔出的同时迅速将棉球压于穿刺部位的上方,由于我们的手指有一定的面积,被我们按压用来止血的棉球也会形成一定的面积,加上我们作用在棉球上面的力是相同的,使得表皮处针眼与血管处针眼受力是相同的,避免按压过重导致疼痛.
其二,用棉签来进行止血.我所说的棉签使用方法与现在临床上所贯用的方法差别不大,关键是棉签梗方向的问题,虽然都是使用棉签,但效果却明显不同.临床上习惯于拔针后,被按压棉签的棉签梗方向是与进针的方向成90度角的,或许这方便病人自己拿着棉签梗来按压,但仍然出现输液部位的肿包,青紫现象.如果将棉签梗换个方向,即朝着自己,与进针的方向成180度角,当拔针后迅速竖着按压,在压迫了表皮处的针眼的同时,也压迫了位于它上方的血管处针眼,也可起到双重作用.
输液后的止血虽算不上大的问题,但其危害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凝血机制功能较差的患者,需长期静脉穿刺的患者以及年事已高的患者,应保护好静脉.因此,我们在拔完针后应演示给他们看,以得到他们的配合和重视.
来源:护士笔记网-护士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