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504例尿路结石发病原因分析及护理

来源:  作者:护士笔记网

  尿路结石包括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下尿路(膀胱、尿道)结石,是由血液中所含晶体和胶体形成。一般以血块、纤维蛋白、细胞碎屑、管型、细菌等各种异物为核心,尿液中的晶体和胶体围绕这一核心沉积[1],逐渐增多形成结石。结石的晶体为草酸钙、磷酸钙、尿酸钙等组成。该病病程长,发病急,患者常以腰腹部单侧或双侧绞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现就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就诊的504例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此类疾病发病原因、总结出护理及预防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4例患者,男278例,女226例;年龄15~79岁,平均48岁。其中15~17岁5例,18~50岁385例,51~79岁114例。上尿路结石458例,下尿路结石46例。
  2  发病原因
  2.1  发病特点  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夏秋季多见;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某些药物、运动较少,遗传、代谢、机体缺水、尿液浓缩等因素均易导致结石的形成。
  2.2  尿液因素[2]  (1)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2)尿pH值改变,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镁胺及磷酸钙结石在碱性尿中形成。(3)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是结石形成与复发的真正危险因素[3]。(4)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的含量减少,如枸橼酸、镁、酸性黏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5)习惯嗜好及其他原因,见表1。
  表1  尿路结石发病原因分析(略)
  2.3  解剖结构异常  如尿路梗阻,致使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的部位沉积[2]。
  2.4  尿路感染  结石部位的尿路上皮易引起细菌生长。感染石易导致亚临床泌尿系感染的机制可能是与结石形成后,存在于尿路,细菌易产生吸附、生长和繁殖,从而产生细菌的生物膜效应有关[4]。
  3  护理
  3.1  基础护理  (1)观察和询问患者尿液性质、量、颜色等有无变化;出现血尿、腰腹痛等结石症状及时检查;尿液要过滤,注意有无结石排出。(2)注意平衡患者出入量,当恶心呕吐严重时,立即静脉补充液体,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遵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尿路感染。(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当体温升至37.5℃以上时,及时报告医生的同时给予物理降温。(4)正确记录出入量,为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3.2  疼痛护理  (1)突发结石性绞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做深呼吸,使肌肉放松以减轻疼痛。(2)遵医嘱及时给予镇痛(静)药:如度冷丁50~100mg、阿托品0.5~1.0mg或安定10mg等肌注对结石性绞痛有较满意的效果。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也可达到排石止痛的目的。
  3.3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3.3.1  发病时护理  患者急性发病时,因绞痛辗转反侧,坐立不安,呻吟不止,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至血压下降出现虚脱等症状,表现出紧张、恐惧情绪,同时迫切希望能及时解除痛苦。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护士要热情接待,充满同情心,利用交流技巧,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慰患者,耐心向患者讲解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与结石的关系、发生疾病的相关知识,从心理上给予支持与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紧张、恐惧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3.3.2  饮水防结石  疼痛缓解后,嘱患者多饮水起到利尿防结石的作用。常规每天要饮水3~4L,平均分饮于全天[1];饮水能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饮水后运动还是防止结石形成的有效方法。如足后跟先着地的跳跃运动或上、下楼梯的运动,可使直径<0.6cm的光滑结石排出体外;中草药金钱草每日50g泡水喝,价廉效佳,不受条件限制。适当补充维生素K类药物,采取体位排石等方法[5]。
  3.3.3  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不憋尿  对尿路梗阻者,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疏通。
  3.3.4  合理膳食  对结石形成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食物可影响尿液成分和尿液pH值而使结石形成和生长。合理的饮食对预防大部分患者结石复发是大有益处的。避免进食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糖,多食含纤维素食物;限制浓茶、番茄、菠菜、豆腐、芦笋等含草酸丰富的食物和高钙食物;尿酸结石不宜服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等[6]。
  3.3.5  定期复查  使细小结石在没有症状前自动排出,预防发生绞痛及其他并发症。
  来源:护士笔记网-护士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