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基础护理:1例化疗药物外渗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体会

来源:  作者:护士笔记网  (查看评论)
关键词:化疗药物 皮肤坏死 护理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近几年来,我院对肿瘤病人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宣传教育、操作等因素,我院在2006年9月份发生1例因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由于处理不及时,造成病人局部炎症、组织坏死等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2岁,以淋巴瘤术后化疗住院,既往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护士执行医嘱予以在右手背处建立静脉通路,生理盐水300 ml+表阿霉素60 mg以20~30滴/min静脉滴注,并告知患者在输入化疗药物时的有关注意事项,患者表示配合治疗,30 min后患者在进餐时,感觉输液部位不适,通知护士,护士发现输液部位略有肿胀,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通知医生,渗出部位用硫酸镁湿敷。1天后患者输液部位有2 cm×1.5 cm大小的水泡,经局部抽吸、理疗,1周后患者输液部位皮肤结痂,手指活动正常,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患者在手背处自敷药物,10天后患者感觉局部疼痛,自觉症状加重,返回医院。经医生检查,患者手背皮肤有部分组织出现坏死,伴有周围组织红肿,炎症。其食指、中指、无名指活动受限。经彻底清创处理后、予以手背皮瓣移植,住院1个月,患者痊愈出院。

    2  原因分析

    (1)患者对化疗药物认识不足,把化疗药当成普通的药来用,发现药液外渗但不是完全外渗,误认为影响不大,继续静脉滴注,不愿重新穿刺,给病人带来痛苦。(2)医护人员对化疗药渗漏处理不当,致使局部组织损伤、破溃或症状加重。(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化疗前没有详细做好宣教及禁止热敷等注意事项,交代不够详细。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注意事项交代不详及巡视病房不够及时为主要原因。(4)对输液病人不能及时巡视,护理不到位,观察病人不仔细。(5)对患者出院后交代不足,造成患者自敷药物局部感染。

    3  应急处理措施

    (1)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化疗药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外渗药物,然后拔除针头。(2)发生化疗药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3)用0.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漏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起到止痛作用,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制。(4)外渗24 h内可以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5)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外渗局部肿胀严重者可以用50%硫酸镁湿敷。(6)加强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局部变化。(7)凡在输入化疗药物时应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药物副作用及有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8)输入化疗药物时予以同步血管湿敷,保护血管。

    4  护理体会

    4.1  在给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应做好的准备工作  (1)要详细介绍化疗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化疗前做好准备工作。(2)选好静脉,化疗前应先用生理盐水打通静脉通道,观察5~10 min无肿胀外渗再接上化疗药物。要勤巡视观察用药反应及静滴针头处皮肤有无肿胀、外渗等情况。(3)一旦发现化疗药物有外渗,立即停止静滴,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减少药液渗漏,及时做好局部处理,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病人的痛苦。(4)无论患者住院或出院发生化疗药液外渗,都必须到医院由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以免引起继发感染。(5)患者化疗药液外渗部位彻底痊愈后,方可出院,并定期电话随访。

    4.2  在给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尽可能应用静脉留置套管针、PICC或静脉置管  使用套管针、PICC或静脉置管穿刺,可减少对血管刺激性,同时减少因头皮针滑脱所致的外渗,特别是PICC可长时间留置于静脉内,这样既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延长了每次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又能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通过临床观察认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护士笔记网-护士资格考试
最近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