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输液装备吸痰管应用于清洁灌肠的临床观察

来源:  作者:护士笔记网

清洁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影像检查前的准备工作,肠腔清洁程度直接影响检查效果,通过临床实践,我们摸索出一种较满意的清洁灌肠法,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36例,女24例,年龄17~70岁,均在清洁灌肠后半小时内行腹部平片或钡剂灌肠造影检查。

  1.2用物准备

  1.2.1常规灌肠组:备常规用灌肠用物一套,灌肠筒内盛温生理水500~1000ml。

  1.2.2实验灌肠组:备常规灌肠用物,500ml无菌输液瓶2个(均盛温生理盐水),一次性输液管一支,剪去乳头部分,一次性吸痰管一支(浙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剪去接头,连接输液管,输液架一支(高度距床面约90~110cm)。

  1.3分组与方法:

  1.3.1分组: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2组病人的症状、性别、年龄、身高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2方法

  (1)常规灌肠组:做好病人的解释及安慰工作,使病人配合,嘱病人取左侧卧位、屈膝,灌肠法按常规方法进行。

  (2)实验灌肠组:做好心理护理后嘱病人取左侧卧位、屈膝,导管末端涂润滑油至20~50cm,嘱病人放松后插管。由于吸痰管较细、软,易因粪便阻力在肠腔内盘曲或被粪便阻塞,因此在导管末端两侧小孔完全没入肛门后,开放调节器,边插管边注入灌肠液,一方面可增加导管的硬度,保持导管伸展。另一方面,可软化及冲开粪块避免阻塞,并可起到润滑作用,利于导管通行。在导管插入约7~10cm时,停留灌注十秒钟左右,后继续插管,此后导管每进入3~5cm就停留一次,至深20~50cm后固定。插管及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及液体流入情况,若液体流入受阻可回拔导管少许,等液体灌流通畅后再行插入。500ml液体5分钟左右灌完,病人若无便意可接第2瓶、第3瓶(每次灌注量可视病人的身体状况而定),当每次灌肠进行到8分钟左右时,边灌注边将导管往外缓缓回拔,在导管末端距肛门10~15cm时停留几秒钟再慢慢插入,如此反复,至病人有便意后拔出导管排便。灌肠1~3次,病人排出水样便,最后排出液无肉眼粪渣。

  1.4效果评价标准:

  肠腔清洁度判断:清洁,检查部肠腔无粪渣,无粘液或少量粘液,气体较少,不影响诊断;不清洁,检查部肠腔有散在性粪渣、粘液及大量气体、影响诊断。

  2结果效果比较见表1、表2、表3

  由各表可以看出,2组在灌肠次数、不良反应、肠腔清洁度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常规组。

  3讨论

  常规法灌肠,插管深度只有10~15cm,而直肠长度12~16cm,乙状结肠长40cm,由于肠道内粪便的阻力及肠道蠕动力的作用,灌肠液大量流入直肠,当直肠内压力>7.3kPa时,直肠壁感受器就产生强烈兴奋,使病人马上排便。因此,灌肠液只作用于直肠、结肠下段,而无法到达乙状结肠上段,故很难将该部的粪便冲洗干净。肛管较粗大,对于一些直肠肛管疾患的病人,插管过程中易造成疼痛。而实验灌肠组所采用的吸痰导管较细且柔软,边插管边灌入液体可起到润滑肠道、开辟通道的作用,因此不易造成插管疼痛。导管插入20~50cm可直接作用于乙状结肠中上段,位置够深,结肠容量较大,能容纳较多的灌肠液而不致增加病人的痛苦,逐段灌注可使肠道内粪便全方位接触灌肠液,来回移动导管灌注可借助导管及液体冲力作用促使质地较硬、容积较大的粪便解体,加促粪便软化溶解的速度,利于清洁肠道,能够轻松地达到预期目标。

来源:护士笔记网-护士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