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1、操作手法 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2、操作要求
(1)熟练。要求根据不同病证,熟练选用相应手法,熟练掌握常用手法的基本要领,动作准确,用力均匀,手法柔和,避免缓急不匀,轻重不均现象。
(2)持久。每次推拿时间必须符合要求,每疗程推拿次数必须坚持进行,避免敷衍了事,任意缩短时间,减少次数而影响疗效。
3、护理
(1)行推拿治疗前,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
(2)推拿操作时应摆好病人体位,以病人舒适、不易疲劳、操作方便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初次行推拿手法时,应尽量采用轻手法,以后根据病人适应情况逐渐加大手法力量。体质瘦弱者,手法宜轻。个另病人按摩后第二天皮肤出现青紫现象,可改用轻手法或改换推拿部位。
(4)腰骶部、腹部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5)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肿瘤、皮炎等禁止按摩,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按腹部、腰部、臀部。
4、在护理中的应用
(1)失眠:
①体位: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②操作手法:术者以右手食、中两指点按睛明穴3~5次,以一指推法或双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两太阳穴处推5~10分钟。重点推揉印堂、太阳、头维等穴;再以双拇指指腹自印堂穴沿眉弓分别推至两侧太阳。余四指搓推脑后部,沿风池至颈部两侧。重复2~3次;点按百会、神门、足三里穴各2分钟。
(2)纳差、脾胃不和:
①病人取仰卧位,先以拇指指腹轻推中脘穴,再以掌面摩法摩运上腹部、下腹部各3分钟;点按气海、天枢、足三里各3分钟。
②再让病人俯卧,沿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旁开5分处作揉法,重点揉脾俞、胃俞、肾俞穴。
(3)便秘:
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左掌压右手背,在病人脐部作摩运,顺时针、逆时针各摩5分钟。
②再取俯卧位,以两手拇指指腹推揉肾俞、大肠俞各3分钟。
③病人坐起,点按支沟、足三里穴。
(4)腹胀:
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掌面摩法,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推摩3分钟,再在脐部用环摩法摩运3分钟,点按关元、气海穴各2分钟。
②病人俯卧,点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
(5)小儿疳积:
①患儿取俯卧位,用一指揉法在脾俞、胃俞、肾俞各轻揉1分钟。
②术者以双手拇指在前,食指屈曲在后,余下3指自然屈曲。自患儿长强穴提捏起皮肤,双拇、食指交替向前推捏皮肤至大椎穴,推至肾俞、胃俞、脾俞时,分别稍用力,迅速上提皮肤,使椎节发出响声。自下而上推运一遍,即自大椎向长强用掌或指揉法,轻揉一遍,共推3~6次。
③患儿仰卧,轻揉中脘、天枢、足三里穴各1分钟。
来源:护士笔记网-护士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