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护理名词解释:针刺疗法

来源:  作者:护士笔记网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的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

  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③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 .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免晕针。

  ④为病人摆好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进针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针时可用支被架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弯针或折针。

  ⑤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病人如诉头晕、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晕针",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开水,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应报告医生处理。

  ⑥取针时,应核对留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忘在病人身上。面部等血管丰富部位,取针后应用干棉球按压片刻,以免皮下血肿。

  ⑦用过的针具应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可用纱布擦净,并检查针体有无锈蚀、折弯、针尖有无倒刺,不能使用者应挑出报废。将修好之针具整齐插入带盖方盘内的棉垫上,送高压灭菌,方可继续使用。

  (9)针刺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

  ①急救:休克、虚脱、高热惊厥时,可立即针刺人中、十宣、内关、合谷,以缓解症状。

  ②退热:主穴:大椎、曲池。配穴:风池、太阳、合谷、少商、十宣(可用点刺放血法)。一般可选 1~2个穴。

  ③头痛:前额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头顶痛:百会、太冲、风池。偏头痛:太阳、合谷、头维、风池、外关。

  ④牙痛:主穴:下关、颊车、合谷。配穴:太阳、内庭、外关。

  ⑤腹痛:主穴:上腹痛(胃脘痛):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下腹痛:天枢、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绕脐痛:天枢、关元、足三里。

  ⑥腰背痛:肾俞、委中。

  ⑦镇静安神: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⑧调理脾胃: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天枢、中脘。

  ⑨止呕:内关、中脘、胃俞、足三里。

  ⑩癃闭:关元、气海、水道、三阴交、中极。

  2、梅花针刺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精棉球、无菌梅花针(即以5~7枚不锈钢针固定在略有弹性20~30cm长的针杆一端制成)、无菌镊子、弯盘。

  (2)体位:以充分暴露叩刺部位,病人感舒适,不易受凉为宜。

  (3)操作方法:

  ①暴露叩刺部位,以75%酒精棉球充分消毒皮肤。

  ②术者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住针柄前端,运用腕关节上下弹力进行由轻到重叩击。

  ③叩刺时要求针尖与皮肤呈垂直点,针尖触及皮肤即迅速弹起,动作连续,一般每分钟约60~80次。

  ④根据部位大小,掌握叩刺时间,一般每次5~15分钟。

  ⑤叩刺完毕,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叩刺部位。

  ⑥将梅花针用棉球擦净,泡入消毒液中。

  (4)护理:

  ①叩刺前应检查梅花针有无倒刺或不平整现象,有则不宜使用。

  ②叩刺时用力须均匀、稳准,切忌拖刺、斜刺。

  ③根据病情,可分轻、中、重三种不同手法叩刺,一般初次接受治疗宜轻刺,即皮肤经叩刺后呈潮红状,不出血为度。中叩刺即以皮肤潮红有丘疹为度。对某些顽固病症,如神经性皮炎,即可重刺,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

  ④局部皮肤有外伤、溃烂者,禁用此法。

  ⑤叩刺后,局部皮肤偶有搔痒,嘱患者可用酒精棉球涂抹,避免抓破皮肤。

  (5)在护理中的应用:

  ①协助恢复肢体功能:对半身不遂、小儿麻痹、痹症等病证所致肢体功能丧失或减退者,可根据医嘱,每周定时为病人叩刺患肢经络循行部位。

  ②头痛:根据头痛部位轻刺头皮、颈后两侧,中刺百会、风池、太阳。

  ③失眠:每晚睡前轻刺脊柱两侧,中刺心俞、肾俞、神门。

  ④调理脾胃:轻刺腰椎以下脊柱两侧,中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 来源:护士笔记网-护士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