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恶性肿瘤那样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恶性肿瘤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病人的恐惧、疑虑、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语言的引导,或情感的支持、鼓励,或暗示、启发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治疗,以达到稳定情绪、改善症状、适应环境、促进全面康复为目的的治疗方法,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能乐观地对待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同时应用心理疗法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治疗,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积极地配合各种治疗,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病情好转,对于肿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1.1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 不少恶性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历史。近年来提出的“C型个性”,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易患性人格,其表现为合作的,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和内向、防御和退缩等。这些负性情绪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影响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致使瘤细胞活跃,肿瘤发生和发展。恶性肿瘤本身,又可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面对恶性肿瘤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恶性肿瘤和治疗信息,并且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
1.2 疾病早期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恐惧是恶性肿瘤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根据文献报道,恶性肿瘤常见的恐惧有: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与亲人分离的恐惧等。恐惧常唤起对过去和未来对比的联想和回忆,因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多数病人得知患癌症时会有一个震惊时期,称为“诊断休克”。处于震惊状态的病人极力否认癌的诊断,如怀疑诊断报告有错误,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为使自己经受得住癌症的打击。为此,不可过早地勉强病人放弃他的否定去面对现实。对于失去理智的病人,要多予理解和照顾,并注意保护病人。当病人渐渐意识到自己是患恶性肿瘤时,便会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这时更需要护士的体贴和关怀。
1.3 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恶性肿瘤病人在治疗阶段,遭受着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广,常影响机体或肿瘤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如失语、截肢、人工肛门,甚至损容等。应深切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术前协助医生耐心解释手术对挽救生命,防止肿瘤复发的必要性;术后帮助病人重建机体功能,如语言训练、造瘘咨询和身体缺失部分的代偿等。请已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常收到独特的效果。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常使病人的焦虑加重。有些病人对死亡很淡泊,却耐受不住治疗的副作用。有的病人对治疗存在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也是增加焦虑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各项治疗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理解治疗的作用,简要步骤,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事项,是恶性肿瘤心理护理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治疗结束后,适时恢复部分工作,可使病人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重新振奋。
1.4 疾病晚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恐惧、可表现为衰弱、疼痛、厌食等,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随着机体功能逐渐衰退,病人可能放弃本来的活动,而形成恶性循环。如病情许可,应鼓励病人尽可能起床活动,不要过早地卧床不起。这样,既可延缓机体功能的衰退,并可使病人从自理中增强信心。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会产生一种脱离社会的孤寂感,表现为害怕被淡漠和被抛弃。这种孤独感在白天尚能忍受,到了夜间却寻求护士的注意。不应认为病人在找麻烦而表现出厌烦和冷淡,应多巡视,主动解决病人的需求,或允许家属陪住,使病人感到慰藉。终末期病人常出现倒退和依赖,即倒退到心理发展的早期,像孩子一样寻求保护,依赖更多的照顾。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应允许病人较平时有较多的依赖,给予更多的关怀。尽管不应使终末期病人知道其确切的病情发展,但病人亦会感到生命快要终结,因此,更需要采取各种支持措施,解除病人的痛苦,以缓和对死亡的恐惧,并保持病人的尊严。对终末期病人,不应过多考虑价值观,重视病人的微小愿望,尽可能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这是对病人最好的心理支持。当病情迅速恶化及各种治疗失效时,病人会出现愤怒和绝望的情绪反应,甚至有轻生意图,应多予关心,并注意,防止发生意外。也有一些病人喜欢安静,愿意从医院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然后离开人世。
2 恶性肿瘤对家庭的影响
2.1 恶性肿瘤不仅是个人的疾病,也影响其家庭 作为病人最亲近的人如配偶、父母或子女,往往所遭受的痛苦比病人还重。他们和病人同样经过对恶性肿瘤的情感反应过程。特别是承担照顾病人的家属,在极度焦虑中,尚需担负日夜繁重的护理任务,每当病人的痛苦无法解决时,病人和家属都需要护士的支持和帮助。
2.2 积极沟通,提高家属参与的认识性 家属是患者最亲近、最相信的人,他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能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使她们积极地配合接受治疗。家属良好的情绪能给患者以支持和安慰,不良的情绪则是对患者一个恶性的刺激。对有孤独心理的患者,要求家属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消除其孤独感,尤其作为配偶,可帮助、督促、观察和安慰患者,配合医师强化心理治疗;同时夫妇间的相互默契,有利于促进患者同家庭其他成员、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协调。对于有多疑心理的患者,应禁止在患者面前交头接耳或说暗示性语言。应以冷静的态度给患者以安慰、鼓励,从而使其在住院时能较快地适应患者角色,更好地配合治疗。要鼓励家属参与一些护理患者的工作,家属和亲友在探视患者时,不要总将话题围绕在患者的病情上,多谈些院外的事情,满足患者了解、关心社会的需要;要鼓励家属表示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让其感觉到亲情的爱和需要。通过家属的参与,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3 预防和早期发现病态心理
3.1 抑郁 抑郁的表现为一种充满悲伤的感觉,是对周围环境的抗拒。严重的抑郁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并且无法从过去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快乐,他感到这些活动对即将来临的痛苦和死亡已不重要。对恶性肿瘤无望的情绪可渗透到他的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产生自杀意图。自杀常见于严重抑郁的病人,应警惕发生意外。抑郁的病人或责怪自己患病,或反复讲述自己过去的言行,产生有罪感或自责感。抑郁的心理变化又与疾病的症状互相交错,相互影响,致使病人的食欲明显减退,体重下降。医务人员应认识病人这种绝望的心理失调反应,需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精神上的支持。使病人在一种同情的气氛下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给予具体帮助,包括行为疗法,如放松训练,教会病人监测自己的负性情绪,树立一种斗争精神。必要时需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3.2 焦虑 焦虑是对恐惧的自然反应,为多数恶性肿瘤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体验。当恐惧发展成为持续的、无法克服的焦虑时,则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并进行治疗。焦虑的病人感到忧心忡忡和紧张,对癌的恐惧完全占据了他们思想,这种先占有的体验,如痛苦的治疗,复发和病情恶化,使病人失去应付的能力。和抑郁一样,焦虑与身体的症状相互交叉,病人可出现过度自律活动,心悸、震颤、出汗、口干等。当病人不断陈述自己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时,在临床上则可诊断为典型的焦虑。
4 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4.1 在医护人员中,应树立恶性肿瘤可治的信心 临床上常见带恶性肿瘤生存的病例,同样可以过正常生活。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放弃对病人的支持。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肿瘤的发展,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以自己的饱满情绪来感染病人。坚强的意志可增强病人对各种不适的耐受,精心护理和精湛的技术,可消除病人精神上的痛苦,增加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是做好肿瘤心理护理的基础。
4.2 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 在心理护理上我们根据肿瘤患者的文化、认识、素质等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采取隐瞒病情真相的护理保护措施,与她们谈话时,要热情、耐心、细致,使她们在精神上减少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知情机会,避免患者情绪低落,丧失治疗信心。对一些知识修养高、性格乐观的患者进行试探性的交谈。知道其已经对自己的病情略知一二时,我们以必要的医学知识、心理知识与之沟通。着重指出消极情绪可以使患者机体早已存在的神经内分泌的失调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下丘脑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促使肿瘤的快速生长,导致病情的恶化;同时不良心理状态和紧张情绪,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表现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胸腺功能失调,抑制抗体产生,自身稳定与免疫监视功能进一步障碍,从而机体的抗肿瘤能力降低,促进肿瘤的迅速发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如果同时配合心理疗法,那么治疗效果会更好。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大部分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并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最终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5 体会
影响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很多,其心理因素对患者有显著影响,因他们的心理状态比较复杂,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护理人员要用热情的态度,和善的语言,良好的服务给予安慰和疏导,帮助患者解除压力,正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及配合治疗的信心,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大大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