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防疫要做到每个民众都过问
“每个灾区群众都得问”
作为距离北川最近的地区,江油市太平镇西山大道设有一个集中的灾区群众安置点。昨日记者看到,这个安置点上排满了帐篷,数百个帐篷占据了长1公里、宽30余米左右的大马路。约1400名灾区群众被安置在这里,主要来自重灾区北川、平武等地。
景钦隆已经不记得这是自己一天之内第几次做掀开帐篷这个动作了。他也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科的工作人员,负责安置点的防疫工作。小伙子笑说一天两次的消杀喷药是体力活,不辛苦,最考验他的是灾后应急疾病监测。因为灾区原有的五百多个疫情报告点几全被摧毁,在紧急开发出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之前,对灾区群众的疾病监测就只能靠最原始又最琐碎的“口信”。
“每个灾区群众都得问,今天有没有发烧、中暑、咳嗽、手足口病、皮肤病、腹泻等。一有就要马上做登记。” 5月21日,景钦隆和他的同事门来到这里分发消毒药皂,并采集灾区群众的疾病信息。从上午10时10分开始至中午12时,一共调查25个帐篷,涉及203人。受调查者中出现不适症状者的发生率12.32%,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其中发现被调查的灾区群众中有发热症状9人,腹泻9人;4名患儿经医疗点治疗后已痊愈;没有人发生红眼病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这让小景他们感到很欣慰。
“集体食堂不能放过。”灾区群众的每日三餐,主要以各行政乡为单位,由简易搭建的集体食堂集中供应,因此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是灾区群众点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点。以陈家坝乡为例,集体食堂就相当简陋,4口大铁锅、1口钢筋锅,一个巨型砧板,外加一个调料餐具物品架。
“他们的食物主要为米饭、黄瓜、萝卜、白菜,没有肉食。这是因为肉类的食物中毒风险比较高。”景钦隆和他的同事们就像最挑剔的品尝者,“天热剩饭可能引发肠道疾病,白菜和萝卜可能会残留农药,”他们给食堂制定了严格的注意事项,“不留剩饭给灾区群众吃,洗净蔬菜,生熟分开,煮熟煮透,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
“真的是一场硬仗”
与防疫战役看起来的琐碎和简单相对应,背后却是严峻的惊险埋伏。早在5月16日,俄罗斯国家首席防疫师根纳季·奥尼先科就表示,地震灾后容易出现鼠疫。他以1994年印度发生的一次强烈地震为例指出,当时震区的老鼠迁移导致不少人感染鼠疫,俄罗斯“当时甚至中断了与印度的部分空中交通”。 “中国应在地震灾区采取大规模防范传染病的措施。”他说:“中国建立了防疫保障体系。中国同行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真的是一场硬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支抗震救灾防疫队副队长、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在抵达灾区后说,灾后出现的疫情可能有四种,一是肠道传染病,二是虫媒传染病,即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三是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四是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更令他担心的是,很多灾区在下雨,“一旦垃圾、粪便中的病原体被雨水冲得遍地都是,很可能污染水源;而且,现在孩子们的抵抗力也较弱,一旦淋雨生病,疾病传染开,后果不堪设想。”
从国际经验看,无论是2001年的印度地震、2005年的巴基斯坦地震、还是刚刚发生的缅甸风暴灾害,都在灾难过后拉响了疫情的警报。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汶川“灾场地域数倍于唐山,遭到严重破坏的城镇坐落各处。这使得防疫战线极长。城乡相连,除了人的遗体,还有大量牲畜家禽乃至其他动物的尸体。除此,各地停电,大型冷冻库或被毁损,或停止工作,造成大部分物品腐烂。正在腐烂中的生活垃圾,数量亦惊人。”对于汶川地震可能引发的疫情,《唐山大地震》作者钱钢认为,这一切都和处于物资匮乏年代的唐山不同,防疫的工作量极大。“目前各省派出防疫队,分兵合作,一个省包一个县,是指挥部的正确决策,但未知防疫力量是否足够。”
杨智聪和他有着同样的担忧。“和救人的惊心动魄很不同,防疫是基础性工作,琐碎而需要耐心,且进展缓慢得你根本感觉不到。”他笑着说,“也许只有一年之后看不到疫情,我们才算成功。”他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