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治疗须防“被忽视”伤
四川地震已过去近二十天,此阶段灾后患者是否存在隐匿病情爆发增多?“前一个时期,集中抢救病人涉及生死的重要组织器官受伤情况,然后是严重骨折伤、外露大面积以及深度伤口等,随着时间推移,原来‘不重要’的眼病、颌面部损伤、皮肤病等开始显山露水,病情加重可能落下残疾。”专家提醒:根据轻重缓急原则,该是时候处理之前“被忽视”的疾病了。
必须重视潜伏视网膜病变
20日傍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内集结了相关科室专家,他们在为第一批四川转运来的4名伤员接诊中发现,两名患者已伴随严重眼部伤害:一位59岁左小腿已被截肢的老伯在余震中被砸伤左眼,需要进行换药处理;15岁的小鑫被掩埋12小时获救,被转送来后,左眼些微红点引起了医生的注意。眼科专家仔细检查后发现:小鑫的左眼有非常轻微的小片结膜下出血状况,他的左眼瞳孔轻度散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不好,这预示着他的视觉通路上一定有问题!结果我们发现,他的左眼仅存眼前20cm指数的视力,左眼底发生了远达性视网膜病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廖瑞端主任表示。
她说,所谓“远达性视网膜病变”属于少见眼病,是指头颅外伤、胸腹腔挤压或长骨骨折等部位严重外伤后引起视网膜缺血性病变伴重度视力障碍。“它会导致眼底视盘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缺血、水肿多有棉絮斑和出血,由于视盘和黄斑受累而立即造成伤员视力严重下降,多在0.1以下。由于伤员其他部位的严重外伤,眼部病变易被延误诊断、也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因此预后较差,视网膜体征可能在几周内消退,但中心视力的严重损害多永久存在,如果是双眼的病变即造成终身视残。”她表示。小鑫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左眼视功能损害有可能已不可逆转,幸而经过全力治疗,他目前视网膜水肿明显消退,视力由眼前15~20cm指数恢复到50cm指数。
廖瑞端提醒:地震灾害后,多造成人员骨折、头颅挫伤和严重挤压伤,医疗救治条件的严重不足,现场医务人员多只能抢救生命,顾不上伤员特别是无眼外伤的眼底改变。“所以患者自身应提高重视,如果发现视力明显下降、或眼睛出现肿胀、疼痛、异物感等各种征兆,都应主动找医疗队明确诊治,以免眼睛发生各类病变没有及时治疗,从而导致视力低下难以恢复甚至留下失明视残等终身遗憾。”廖瑞端强调。
颌面部骨折伤须纠正
“重大地震等灾难、战争、车祸发生时,受伤人群70%~80%会伴随颌面部伤害,因为它部位突出且比较脆弱,也许是骨折、也许是外部擦伤。但是这些‘小儿科伤’必须‘让路’给颅脑外伤救治和重要脏器保护,毕竟保命是第一原则。”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杨小平教授告诉记者,但随着其他各类“大伤害”都控制住了并逐一治疗、好转中,在伤后一个月内,应该考虑尽快纠正面部骨折伤,否则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增大。
“这是因为一旦颌面部骨折后肌肉牵拉过程中依然会自然愈合,但骨头没经过治疗纠正就会错位愈合,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容貌被破坏,而且牙齿的功能也受到影响。”杨小平介绍,4~6周内可以有效阻止其错位愈合,过此黄金时期则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对此,王剑宁医生提醒,患者如果感觉嘴张不开或无法全面打开、局部肿胀、甚至伴随口腔出血、牙齿歪斜松垮等,应尽早找到专科医生诊治。“无法保留的牙齿应尽快拔掉、某些部位必须清创缝合、如果发生颌面部骨折要马上进行骨折复位。”他告诉记者,如果发展到陈旧性骨折阶段再复位、固定,相当于重新人工操作“骨折”一次,且“骨折”过程要“享受”全身麻醉待遇。
警惕隐匿皮肤病入侵
武警医院皮肤科杨阳主任告诉记者,地震后由于正常的生活秩序、卫生环境被破坏,且目前四川地区连日高温、晴雨不定,露营性集体生活很容易使得重伤、轻伤患者皆感染各类皮肤病。
杨阳介绍,首当其冲应防物理性皮肤病和摩擦水泡的发生。“有一种红斑叫‘摩擦性红斑’,俗称‘烂裆病’,主要是皮肤皱折处的湿热刺激和互相摩擦所致,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关节屈侧与阴囊处。表皮糜烂,出现浆液性或化脓性渗出物,亦可形成浅表溃疡,容易继发真菌(念珠菌)和细菌感染。”他提醒,灾区环境十分利于此病发生,患者、灾民、抢险救援人员都应注意皱折部皮肤清洁卫生,可在清洗后撒布粉剂,预防此病发生。治疗方法可直接消除皱襞部皮肤浸渍,红斑时撒滑石粉、糜烂渗液时硼酸液湿敷、涂布氧化锌油等,合并感染者针对性给予抗真菌或细菌治疗。
此外,临近夏天,痱子也是灾区患者应重视的常见皮肤病之一。杨阳表示,灾区生活条件艰苦,人体容易疲劳,较易诱发该病。“它的发生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于汗孔处发生水泡和丘疹。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腋窝等部位。”杨阳提醒患者和灾民:注意防暑降温,注意皮肤洗涤、清洁,保持皮肤干燥,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可用温水冲洗擦干,扑撒痱子粉。抓破后有感染的患者,应涂用抗生素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