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精华:体温过高的概述
体温过高发热 因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而导致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1)低热:体温37.3℃~38℃。
(2)中度热:体温38.1℃~39.0℃。
(3)高热:体温39.1℃~41℃。
(4)超高热:体温41.0℃以上。 护士笔记网网站整理
2.发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其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临床表现:畏寒、皮肤苍白、无汗。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渐升(如伤寒)。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患者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加快。高热持续时间因疾病及治疗效果而异。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临床表现: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体温下降时因大量出汗,易出现虚脱,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护士应注意观察。
3.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0℃左右,持续数日或数周,日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体温高低不一,日差>1℃,最低温度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时间后,又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
(4)不规则热:体温在一日中的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