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药物外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来源:  作者:护士笔记网

  静脉点滴药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段,所以静脉穿刺技术是护士的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技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临床输液的过程中药物外渗也时有发生。药物外渗最为多见的是引起组织损伤,甚至皮肤坏死,留下疤痕,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药物外渗容易引起组织损伤的药物以抗癌药多见,特别是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紫杉醇等只要有少量渗出血管,即可引起皮考试,大收集整理肤水疱性坏死。有的药物如达卡巴嗪、顺铂、环磷酰胺等刺激性强的药物一般可引起局部炎症。除抗癌药物外,还有不少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皮肤损伤,具有代表性的如苯妥英钠、硫苯妥钠等强碱类药物,一旦渗出后,可向四周浸润,引起大范围皮肤坏死。而临床抢救患者时常用的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也可引起肉皮组织溃疡性坏死。

  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是静脉输液时任何药物都不能使其漏出血管,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点滴,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其一,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此法对阿霉素有效,须在24~48小时内进行,但对长春碱类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采取保温热敷。

  其二,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局部封闭。可用于细胞毒性药物渗出时的处置,在外渗肿胀的皮肤周围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此法用药愈早疗效愈好。

  其三,如不及时进行治疗,1~2周后可出现皮肤坏死,那就要请外科医生进行清创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