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如何保证腹膜透析效果

来源:  作者:护士笔记网

  近年来,尿毒症病人数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受肾源的限制,透析疗法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这包括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两种。腹透是一种有效治疗尿毒症的方法。和血透相比,腹透操作简便、价廉、病人可在家自行透析,几乎适合所有的尿毒症病人,而且,腹透是一种持续进行的透析方式,符合正常人生理需求,因此它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腹透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病人心血管的保护及对残存肾功能的保护优于血透;腹透病人肾移植预后较血透病人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对小儿患者尤其适合;不需使用肝素等。因此,在我国香港,80%以上的透析患者选择腹透治疗。然而在大陆,腹透的病人仅占透析治疗的10%左右。引起这种巨大差别有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许多医护人员及病人对腹透缺乏认识。

  严格控制水盐摄入保持液体平衡

  由于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患者的残存肾功能逐渐下降,残存肾清除水及毒素的能力下降,多数病人在透析后3年左右残存肾功能丧失殆尽,血肌酐浓度也升高。因此,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加大透析的量。其实,血肌酐浓度的升高并不意味着透析不充分。肌酐本身是毒性很小的一种物质,近年研究表明,腹透治疗2~3年退出率高的原因可能主要不是由于毒素清除不充分,而是水平衡紊乱导致。

  多年来一直认为腹膜透析时可自由地摄入水和盐,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健康的肾脏通过清除血液中过量的水分来保持体液平衡。如果一个人饮用了大量的液体,健康的肾脏会产生较多的尿液来清除它。但当肾功能减退时,尿量减少,每天允许摄入的液体量取决于病人每天的尿量。腹透虽然有助于清除体考,试大收集整理内过多的液体,但是它的清除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像正常肾脏那样随着液体摄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腹透时间的延长,腹膜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病人腹膜的通透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高,腹膜通透性增高后,腹腔超滤功能下降,也就是说经腹膜透析清除的水量下降,如果病人保持一贯的水盐摄入而不加以限制的话,就必然造成体内水分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逐渐增加。过多液体在身体中就可造成水肿,可表现为踝和脚部水肿,呼吸困难和高血压。更多的时候,过多液体在身体中缓慢积聚并不一定表现出水肿或高血压,而只表现为体重增高、食欲差等。其实,这种情况并不难避免。医生应根据病人水清除能力的变化调整透析处方。患者要及时地调整生活方式,如减少水、盐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的水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腹透病人对于水、盐的摄入应有节制,而不是完全自由。

  腹透病人应以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

  腹透病人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要相信透析后自己仍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一样能够为社会和家庭创造财富。

  和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治疗要求病人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把自己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需要病人多了解有关疾病和透析的知识。接受相关教育有助于病人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治疗,而且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腹透治疗中来。他们可以自己称体重、测血压和记录每天液体的出入量,这些基本信息有助于保证得到充分的透析,这样就能避免许多相关问题的发生。

  透析的目的是促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腹透治疗的灵活性有助于病人维持正常工作。因而对于家庭腹透患者,如果功能状态良好,应鼓励他们工作,这样也可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透析病人回归社会的比例太低,不少病人病退休息在家。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病人合并症发生率高、治疗费用增高;另一方面降低了病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及社会价值,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需要提出的是,腹膜透析是一种终身治疗手段,病人应该正确认识并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能工作的可坚持工作,退休的也可以做一些义工,积极地投身于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中去。这样不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也有利于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更大支持。

  此外,腹透病人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这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规律锻炼还可以使病人睡眠更佳,减轻抑郁和焦虑,改善贫血,使骨骼和肌肉强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减少发生心脏病的危险。病人应继续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随音乐起舞,与小孩嬉戏,养花……

  社会和家庭对腹透病人支持至关重要

  由于透析病人需要长期依附于这种固定的治疗方法,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饮食、液体、药物的摄入,甚至一些正常的生理要求都会受到限制,加上来自社会、家庭及医疗费用带来的巨大压力,也给他们的整个治疗过程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社会和家庭对腹透病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成功腹透所必须的。如家庭透析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存放透析液,并有清洁的操作空间,这需要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于家庭腹透患者,如果功能状态良好,应鼓励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回自我、克服失落感,也能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乐观的情绪,会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病人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