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2014年护士资格证基础护理: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来源:  作者:护士笔记网

  一、异常体温

  1.发热——因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而导致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①低热为37.3℃~38℃;

  ②中度热为38.1℃~39.0℃;

  ③高热为39.1℃~41℃;

  ④超高热为41.0℃以上。

  (2)发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散热,患者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渐升(如伤寒)。

  ②高热持续期——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患者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加快。高热持续时间因疾病及治疗效果而异。

  ③退热期——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体温下降时因大量出汗,易出现虚脱,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护士应注意观察。

  (3)热型

  ①稽留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日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②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时间后,又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

  ③弛张热——体温高低不一,日差>1℃,最低温度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等。

  ④不规则热——体温在一日中的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4)体温过高患者的护理

  2.体温过低——体温在35℃以下称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对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首先应提高室温,以24℃~26℃为宜,还可用热水袋保暖。

  3.与体温相关的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①主要诊断依据: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②次要诊断依据:皮肤发红、触之有热感、呼吸心跳加快、痉挛或惊厥。

  ③相关因素:暴露在热的环境中、剧烈活动、药物或麻醉、衣着不当、新陈代谢率增高、疾病或外伤、脱水、不能出汗等。

  (2)体温过低

  ①主要诊断依据:体温在正常范围以下,皮肤发凉、苍白。

  ②次要诊断依据:毛细血管充盈减慢、甲床青紫、汗毛竖起。

  ③相关因素:暴露在低温环境中、患病或创伤、营养不良、衣着不当、药物引起的血管扩张、新陈代谢下降等。

  二、测量体温的方法

  1.口腔测量法

  2.腋下测量法

  3.直肠测量法

  三、体温曲线的绘制:将所测体温绘于体温单上,用蓝铅笔绘制,符号为口温"●",腋温"×",肛温"⊙",用蓝笔或用骨棒蘸蓝油印打印在体温单上。相邻两次符号用蓝线相连。降温半小时后所测得的温度,绘在降温前温度符号的同一纵格内,用红圈表示,以红虚线和降温前的温度符号相连。如体温和脉搏符号在体温单的同一点上,则在体温符号外绘一红圈。

  四、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和检查法

  1.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常用消毒液有:1%过氧乙酸、75%乙醇、20%碘伏、l%消毒灵。将体温计用后放人消毒液中浸泡30min,换另一容器后,再浸泡30min.浸泡时口表、肛表分开放置。

  2.体温计的检查法:将体温计的水银甩至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以下的温水内,3分钟后取出,读数相差上下0.2℃以上或水银柱有裂隙者,不能使用。

  护士资格护士笔记网纲学习专题>>>

  小编推荐:

  基础护理:保护具的应用

  基础护理:病人清洁护理之皮肤

  基础护理:晨晚间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