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用“香”治病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利用花的香味了。汉代,名医华佗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结核。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而在端午节,民间有一种风俗,就是在家门口悬挂艾叶,这是由于艾叶散发的芳香气味,能提神醒脑,而且还对周围空气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中医药理指出,芳香药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能起到活血化淤、平衡阴阳的作用。到了现代,人们将中医的佩戴香囊发扬光大,成为养生保健的“绿色疗法”之一。所谓香囊,就是将芳香药如苍术、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不仅有醒脑的作用,让人神清气爽,还可用来防治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将石菖蒲、冰片、丹参、三七等药物佩戴在胸前;脾胃虚弱的胃炎患者,可用高良姜、白芷、小茴香、蜀椒等制成香囊,放置在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中点);结肠炎或前列腺炎患者,可用苍术、虎杖、丹参、藿香等芳香药,制成香囊置于脐部。
提醒大家,使用香囊时要注意防水、防潮。若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立即取下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