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的孩子有几种类型:
不敢冒险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也乐于与人交往。但是他们谨小慎微,害怕未知的事物,不敢尝试新的东西,不敢冒险,不敢玩游乐场的大型玩具。
2岁半的苗苗聪明活泼、乖巧懂事,逢人就叫,大家都喜欢她。有一次,周周带了一只小鸭子到草地上玩,很多小朋友好奇地围了过来,摸摸小鸭子,和小鸭子打招呼。苗苗远远地看着,不敢过来。我热情地向她招手,“苗苗,快来看看小鸭子呀,真可爱。”苗苗哇的一声哭了,任凭我们怎么解释小鸭子是如何可爱、是不会伤害她的,她都只是摇头,躲得远远的,不敢尝试去接近小鸭子。不仅是小鸭子,苗苗害怕所有不熟悉的事物,比如小乌龟、田螺、虫子等,甚至连看到风吹动石凳上的树叶、月亮出来,她都会害怕。每次到公园,苗苗都不敢玩游乐场的玩具。
怯于交往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敢与人交往,在家里话还比较多,到了外面就“金口难开”了,更不敢在人前表现自己,如有不熟悉的人和他打招呼,他可能理都不理别人。但是,他们的内心还是很希望和同伴接触的,通常能和伙伴们一起玩,但就是不肯说话。
文文以前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畏缩孤僻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性格内向,既不敢与人交往,也不敢尝试新事物,对未知的人和事都非常排斥。不合群,内心不快乐,通常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笑容。
在一次聚会上,我看见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叫豆豆,3岁9个月。别的孩子欢声笑语吃着玩着,他毫无表情地依偎在爸爸身边,目光呆滞。周周走过去和他打招呼,“豆豆哥哥好。”并伸出手要和他握手。豆豆警觉地往后靠,用一种排斥的眼神看着周周。豆豆爸笑着说:“妹妹叫你呢,和妹妹打个招呼呀。”豆豆不理周周,眼睛不敢直视,躲到爸爸的身后。
后来,我们去游乐场玩轨道赛车,豆豆和周周坐前后排,车子开动,周周兴奋得大叫,丝毫不惧怕。豆豆吓得好像要哭的样子,但是强忍住没哭出来,脸上满是紧张和恐惧。从轨道车上下来后,豆豆再也不敢玩任何一种游乐玩具,包括非常安全的海洋球。孩子们在聚会上玩得很开心,唯独豆豆,游离在欢声笑语之外,脸上没见过一丝笑容。
后来,我又好几次遇见过豆豆,从来没有见他开心地笑过。就算玩得非常开心的时候,他的笑也很勉强,就是牵动一下嘴角。
以上只不过是说了几个胆小孩子的典型,事实上在我从教多年的生涯中,遇见过不计其数的胆小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胆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天生胆小,而是由于不当的教育造成的。
过于限制。比如,在户外玩时,孩子喜欢到沟里、斜坡、石头上等地方去玩,大多数家长会找各种理由拒绝,如那里危险、很脏、会摔跤等。苗苗的外婆就是这样,限制苗苗做一切不合自己意愿的事情。苗苗想玩沙,外婆说:“沙子会弄到你眼睛里面。”苗苗想闻闻花坛里的月季花香,外婆大喊:“别靠近,会刺到你!”孩子想收拾碗筷,家长就说:“别动,别摔碎了!”等等。这些限制实际上在暗示孩子:处处有危险。所以孩子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有威胁,不敢去尝试。
过度保护。家长非常紧张孩子的安危,不敢让孩子做出任何一点冒险的行为。文文爸就是这样,荡秋千不敢让文文荡得太高,稍稍高一点就大喊:低一点,会摔跤。不敢让文文爬攀登架,怕摔着。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变得异常脆弱,经不得一点风雨,不敢与外界接触。
没有安全感。豆豆就是这样,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外婆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对孩子吼,孩子心里充满恐惧和压抑。另外,家庭不和、经常变换带养人和生活环境,也会让孩子安全感缺失,使孩子产生恐惧感,从而变得胆小。
与外界接触少。孩子的生活范围太小,接触外界的人和事都比较少,由于和别人交往的机会少,孩子怯于与人交往。
受家长尤其是主要带养人的影响。如果家长性格内向,比较被动,不主动与人交往,孩子潜移默化会受到影响,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胆小的孩子适应能力较差、缺乏探索精神,并且自信心不足,尤其是畏缩孤僻型的孩子,内心很不快乐,有一定的心理偏差,应该引起家长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