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孕妇最常听到的便是“你要多吃点啊”“别饿着宝宝”这样的话。对于孕期体重,很多准妈妈的认识是,体重增加了是件好事,因为证明腹中的宝宝在长。结果,很多孕妇控制不住食欲,睡得多,运动少,造成体重增长超过40斤的孕妇非常常见。
日益走高的巨大儿出生率,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在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话题-- 孕产期体重管理日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孕期每天应坚持运动30分钟
梁淑卿说,健康的孕期体重管理目标是实现在营养素摄入全面均衡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体重增加。另外,专家指出,除非具有不能运动的医学原因,建议孕妇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尤其是孕前经常久坐的孕妇,更应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频率,其中,步行、游泳和有氧健身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前要有热身运动,结束时也应再做一些更轻微的运动,逐渐结束运动。千万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如跑步,打球,俯卧撑,滑雪等。
怀孕早期(1~3月)需防止流产,怀孕晚期(7~9个月)注意防早产,故此二期的妊娠糖尿病孕妇不宜做运动强度大的剧烈运动,如跳跃、过伸、过屈、扭转、弯腰等运动。而适宜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等节奏缓慢的项目。4~6个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运动强度,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运动必须是有氧运动,不要选择饥饿时运动。而且运动量不能太大,一般使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30次以内。
孕妇吃得多 营养过剩的同时又会营养不良
据统计,我国约有73%的孕妇体重增加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儿发生率日益增高、剖宫产率居居不下,以及一系列危及母婴健康的问题。根据我国医学专家所进行的调查显示,27.3%的孕妇认为,为了满足胎儿的营养,孕期体重可以无节制的增长;还有87.1%的孕妇认为营养好就是要吃得多、吃得贵、吃得精、吃得细。另一方面,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孕妇还在受“孕期不宜锻炼”观念的影响,运动减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梁淑卿指出,我国传统的认识是“一人吃两人的饭”、“填鸭式”进食,准妈妈们在迎接新生命到来的过程中,总是怕宝宝营养不良、发育缓慢,因此不约束食欲,其实,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均衡才是目前孕妇们比较常见的问题。从营养学来讲,其实是另一种营养不良。准妈妈摄取过多的肉类、水果等食物,积累了大量糖分、脂肪和油脂,但又使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摄取不够,营养过剩的同时又属于营养不良。
孕妇摄入盐、糖过多,体重过重,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机会便明显增大,严重的甚至需要中止妊娠。另一方面,孕妇在孕期大吃大喝,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可能引起妊娠期糖尿病。此外,过多的摄入蛋白质后也容易转换成脂肪,从而造成孕妇肥胖,而且蛋白质的过度分解和排出也加重了肾脏负担。“大吃大喝”还容易出现巨婴等情形,产后孕妇身材也不容易恢复。
妊娠期糖尿病源于水果吃得多
梁淑卿说,很多孕妇在怀孕早期什么都不想吃,只是大量地摄入水果。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因为水果里面含有很高的糖分致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有研究表示,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病人,一大部分都是在诊断了妊娠期糖尿病之前存在饮食的不合理,主要是大量含糖食物的摄入。比如说糕点、水果或者是含糖分的饮料。爱吃水果可以,但是量一定要控制。
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无论是怀孕前就已经有糖尿病的还是怀孕以后才发生的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都有许多不良影响,母亲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早产、难产及产后出血,或产出体重超过4公斤的巨大儿、造成分娩困难等问题。有为数不少的“糖妈妈”在产后5~16年内可能患上2型糖尿病,而她们的孩子,不仅出生后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青春期以及成年后患肥胖、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远远高于常人。
梁淑卿介绍,整个孕期,孕妈妈的体重增长以不超过12.5公斤为宜。孕早期,即怀孕的前三个月,孕妇并不需要额外增加热量摄入,吃的和孕前一样就可以,需要多补充的仅仅是叶酸。到了妊娠中期和孕晚期,每天的热量摄入也无须增加太多,特别是水果,保持一天摄入的水果总量在半斤左右即可。
所有孕妇,在孕中期都应进行50g葡萄糖负荷实验筛查,即“糖筛”,妊娠糖尿病高危人群则需更早进行“糖筛”。梁淑卿说,糖筛异常的孕妇需进行葡萄糖糖耐量检测,如仍未达标,需要马上进行饮食和运动控制。这时,孕妇应该遵从医嘱,合理摄入每日所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限食含糖量较高的水果,等血糖稳定后,可在加餐时吃少量水果。不应误以为不吃主食就可以控制血糖或体重,而是应尽量避免进食含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麦芽糖的含糖饮料及甜食。
如果经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仍无法达标,则应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并一直持续到分娩。梁淑卿解释,这种治疗并不会威胁到胎儿的安全,准妈妈们不必担心。只有不加重视、准妈妈没有及时控制血糖时,母亲和宝宝才有危险。这种情况下,需在宝宝出生后,母子均定期监测血糖,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