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该给老师送礼物吗?

来源:  作者:admin  (查看评论)
  “该不该给孩子的老师送礼物?”面对即将到来的9月10日教师节,这是许多家长纠结困惑的问题。他们的纠结集中在:教师节给教师送不送礼?什么样的礼物能够表达心意?如果不送,别的家长送了,老师会不会对孩子有什么看法……纠结之余,有人提出:现在的教师节都快成了“谢师节”,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是否该管管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有4083人参加的调查显示(其中68.3%的受访者是学生家长),61.7%的人支持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物。对此,受访学生家长的支持率是63.5%。
  老师能不能收礼?这似乎是一个无选的问题。大多数网友认为,老师为人师表,正人者先正己,一定要两袖清风。在大家的眼里,“与官员相比,老师似乎更应该成为抵制不正之风的表率”。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网友“余恨潇潇”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老师的要求过于苛刻了。“大多数老师也是普通人,身无长物,更没有多少可以交换的社会资源。出于所谓的潜规则,或者说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社会惯例,有些家长会‘表示’一下,一般都是诸如月饼票、购物券什么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认为,老师收点小礼,不会增加多少社会风气污染指数;老师不收礼,也不会对净化社会风气起到多少作用。
  网友“张耀文”跟帖赞成道:“我敢说,教师收的礼,在各行各业中是最低的。无非是学生的一些小礼物,再多也是些数额有限的购物卡,一年不过一次两次”。
  教师节到底送不送礼?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负担,对学生家长来说,送礼之意不在尊师,倘若自己不送,别人送了,担心教师会有所偏袒。对教师而言,个中滋味则更加“微妙”,收与不收都很尴尬。
  一些网友分析起了其屡禁不止的原因。网友“戎国强”说,“教育”这个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其“消费者”很难判定、评价其“质量”,所以,一些家长心里不情愿送也要违心地送礼,至少买个心安。
  网友“久泰平”则认为,这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即使是喜好‘收礼’的教师,也绝非‘独创’,不是吗?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的角色浸入到了情感世界,成了人际关系的特殊润滑剂,成为管用的‘敲门砖’”。
  网友“金虎时评”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节“送礼”表面上是个心理问题,本质上却是个社会问题。“学生家长怀疑师德和担忧公平的背后,恰恰折射出了教育和教师并没有真正被摆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相应位置,尊师重教的氛围仍然不太浓厚”。他说,如果教育有了足够的投入,不再属于“稀缺”资源;如果教师有了显著的待遇和地位,视师德如同生命,毋需凭借学生家长“送礼”来“感受”自身价值;如果各界能把每一天都当做“教师节”,始终如一地重视和关心教师,切实维护他们的权益,试问,还会盛行教师节“送礼”、“收礼”吗?
  那么教师节禁令收礼会有效吗?不少网友表示怀疑。
  网友“戎国强”认为,教师节送礼,本来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送,一个会收。即使是那些希望教育部门出台禁令的那部分家长,他们真的就“有禁则止”,不送礼物了?难说。他们中肯定会有人送礼的。这就像以前出现过的价格同盟,开始说好大家不降价,但只要有一家降价,价格同盟就顷刻瓦解——守约的意志挡不住市场的诱惑。
  对于怎样破除“收礼潜规则”,网友们纷纷献计献策。网友“滑力加”认为,首先要增强教师的道德观念,在教师队伍中兴起不收礼的风气,才能树立起“园丁”的形象。网友“金虎时评”说,诸如倡导别送礼、规定不收礼之类的措施,显然既难治标更不治本。期待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肯下力气,肯花本钱,把教育抓紧抓实,用行动来体现尊师重教,维护师道尊严。唯有如此,教师节才能“免礼”,这才是送给教师的最好礼物!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