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的资料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

来源:  作者: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端午节的射柳娱乐

  古代端午节的气氛在饮食、娱乐和交往当中都有很浓重的体现。饮食不必说了,吃粽子、喝雄黄酒,从先秦到清末,自古皆然,至少在淮河以南是自古皆然(北方人在端午节那天未必吃粽子);娱乐也不必说了,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龙舟竞渡之风绵延千古。但是有一种娱乐并不被我们所熟知,那就是“射柳”。唐宋两朝,北方人过端午是非常流行射柳的。所谓射柳,其实就是一帮人各持弓箭,朝事前指定的某根柳枝上射去,瞧谁能把它射断。这种娱乐的危险性丝毫不亚于赛龙舟,因为端午节那天很多人都出来了,你射柳的时候未必能保证对面没有人,强弓硬箭又能及远,嗖的一箭射出,柳枝没射断,把人脖子射断了。有没有很恐怖?

  射柳本“胡俗”,可以追溯到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古老的“蹛林”祭祀活动,南宋程大昌《演繁露》即以为:“射柳之俗,殆蹛林故事。” 至于辽代,射柳一俗被引入皇家典礼中,是时有所谓“瑟瑟仪”者,为天旱祈雨之礼。逢日,插柳于祭祀场所,由皇帝、亲王、宰执以至贵族子弟射柳为戏。到了金代,射柳逐渐演变为端午节的一项游戏,不再是祈雨活动程序之一了。这项活动至此相沿不改,经元而传至明朝。

  明代射柳逐渐成为一项固定的端午武戏,在皇城及军队中流行。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于端午“宴群臣于奉天门。是日,上幸龙光山,阅公侯子弟及将校射柳,中者赏彩帛。” 久居燕地的明成祖迁都辽金元之故都北京,王朝胡风愈发旺盛。永乐十一年五月癸未端午节,明成祖驾幸东苑观击球射柳,成祖命下场击射的贵族们分为两队游戏,同时“令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 时为皇太孙的明宣宗颇为露脸,“击射连发皆中,”引得皇爷爷明成祖很是高兴,射柳结束后,大大嘉赏了一番自己十五岁的爱孙,并借机宣显孙儿才学,“今日华夷之人毕集,朕有一言,尔当思对之。曰:万方玉帛风云会。皇太孙即叩头对曰:一统山河日月明。” 成祖“喜甚”,“赐马、锦、绮罗、纱及蕃国布。诸王大臣以下击射中者,赐彩币、夏布有差。遂命儒臣赋诗,赐群臣宴及钞币。”

  自此之后,端午射柳就成为明宫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每逢端午节,皇帝“赐朝官吃糕、粽于午门外,酒数行而出。文职大臣仍从驾幸后苑,观武臣射柳,事毕皆出。” 不过随着明廷文风愈盛,射柳之武功涵义逐渐淡化,只作为一种节令游戏沿袭宫中,后世更被称为“走骠骑”,有点与走马卖解的杂技游艺相提并论的赶脚。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端午节的迷信事件

  我们现在过端午一般不走亲戚,但古人不是哦,由唐至清,端午节都是走亲访友和互相馈赠的好机会。首先,妇女在端午那天是要“归宁”的,也就是回娘家,妻子回娘家了,丈夫五月初六那天得去迎接,迎接时不可能空手。其次,皇帝和百官之间也存在一种互相馈赠的关系,例如唐代宗在位的时候,各地节度使必须在五月初五之前把礼物送到宫廷,这些礼物包括金银、丝绸、布匹、牲畜、鸟兽、各地土特产以及各种奢侈品,一般每个节度使的礼物都不能低于一百万钱。唐代宗收下礼物,还有“回赐”,回赐就可怜多了,视礼物厚薄而定,常常是一把折扇、一幅字画什么的。

  唐代宗这人迷信,每年五月初五的中午十二点,他都要让扬州刺史派人去长江之上铸一只很大的青铜镜,据说这种镜子可以照见人间善恶,还可以祛风辟邪,经常照的话,益寿延年包治百病,比吃药都管用。白居易有诗:“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正午时。”说的就是唐代宗让人在端午节那天铸镜子的故事。

  迷信的不光是皇帝,群众也跟风迷信。南宋时候,老百姓希望自家的枣树多结枣,可又不懂授粉和嫁接,就在端午节那天演一出戏:俩人配合,一人爬到树上,拿刀作劈砍状,边砍边说:“能不能多结枣?能不能多结枣?”另一人跪在树下磕头如捣蒜:“我结,我一定多结!”这把戏结束之后,据说枣树指定丰收。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使江鱼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演变为吃粽子了赛龙舟源于打捞屈原。还有吃粽子、做香包,源于投粽子入河好让鱼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投香包入河为保持屈原的尸体不发臭。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猜你喜欢:

1.端午节吃粽子

2.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3.端午节习俗

4.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5.端午节粽子图片

6.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