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转化神经科学中心简介:
华西医院麻醉学科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首任会长、中华麻醉学会前任主任委员刘进教授带领下,在临床、科研、教学等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连续7年在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行榜排名全国第一。
麻醉学科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以大量临床研究资源和转化神经科学中心为平台,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建立了临床医师与基础研究科学家密切合作的强大科研团队。转化神经科学中心位于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华西科研大楼,设有多个跨学科研究技术平台,如神经分子生物学平台、神经电生理平台、心脏疾病研究平台、麻醉药新药开发平台、麻醉药机制研究平台、钙成像平台、神经行为学平台等。实验室人员结构强大,拥有多名归国教授和技术支持人员专门从事从分子、细胞到动物的多学科研究。麻醉学科和转化神经科学中心研究经费充足,工作环境优越,学术氛围浓厚。现有学术研究方向为:麻醉药物新药研发、转化神经科学研究、重要脏器保护、心脏疾病发病机制、疼痛的基础与临床、麻醉与监测新技术研发、围手术期超声和血液保护。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30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各类横向课题30项,发明专利20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主编、副主编麻醉学教材与专著10本。
联系方式:
应聘者可将个人简历,研究论文等材料发送到huaxi2015hx@163.com。邮件主题请写“姓名-应聘博士后-高校人才网”。初审通过后会尽快安排面试。
联系人:胡老师(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电话:18980606219;
赵老师(华西医院人力资源部),电话:028-85423326。
应聘条件: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生物学、医学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
作风踏实,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在SCI杂志发表过研究论文者优先考虑。
年龄40岁以下,身体健康,能够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岗位职责:
独立开展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在学科领域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类、各级科研项目。协助团队负责人、博士后合作指导教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参与校内、院内各类公共事务。
在站时间为3年。在站期间待遇、科研业绩要求、以及出站后留院要求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后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薪酬待遇:
薪酬、保险及公积金:工资和福利待遇按四川大学和华西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学校提供协议薪酬,标准为税前14.5万元/年,可以根据其资历、学术水平、急需程度等适当合理浮动。对于个别学术水平高、任职条件好的人员可以给予20万元/年、25万元/年、30万元/年等薪酬;学校为专职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根据规定应个人缴纳的部分由个人承担);
拟招收博士后导师和转化神经科学中心研究人员简介:
刘进教授
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麻醉与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转化神经科学中心主任,麻醉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本世纪我国现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3)。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首任会长(2005-2008),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2012-2015)。《JournalofAnesthesiaandPerioperativeMedicine》主编,《中华医学杂志》和《FrontiersofMedicine》编委。主要从事新型麻醉药研发、吸入麻醉、围手术期超声和血液保护的研究。主持国家部委科研项目20余项。吸入麻醉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围术期血液保护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新药(磷丙泊酚钠)和II类新药(异氟烷注射液)获FDA临床批件并完成I期和II期临床研究。主编专著5本,发表SCI论文180余篇,他人引用2000余次。已培养博士后12名,博士70名,硕士70名。
左云霞教授
华西医科大学学士和硕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博导,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历任中华医学会麻醉专委会第八、九届青年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委,第十、十一届委员兼小儿麻醉学组副组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委员,亚洲小儿麻醉医师协会前任主席,国内多种麻醉学杂志编委和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副主编。<PediatricAnesthesia>顾问委员会委员兼Associateeditor。全国知名小儿麻醉专家。学术研究方向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全麻机制研究。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
刘斌教授
华西医科大学学士、硕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麻醉手术中心医疗副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军人才,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前/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主任,四川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质量管理学组委员。国内多本杂志编委。主要从事胸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并以围术脏器功能支持与保护和肌肉松驰药为其科学研究方向,并致力于麻醉病人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
朱涛教授
苏州医学院学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和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历任中华医学会麻醉专委会第十届青年委员,十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委,现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委及四川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国内多本杂志的编委。主要从事普外科手术、肝移植手术以及手术室外的麻醉处理及相关的临床科研及管理工作。作为负责人或主研人参加国内外研究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术研究方向围术期的器官保护以及麻醉信息系统的运用。
康焰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暨危重病医学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师资质培训委员会委员、资质培训班授课专家。《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杂志IDSA(中文版)》及《CriticalCareMedicine(中文版)》编委。主要从事危重疾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重症患者脏器功能监测与支持。在MODS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重症感染、临床营养支持、镇痛-镇静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经验。承担四川省卫生厅课题、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及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等课题。获发明专利三项。曾获“亚洲医院管理金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在统计源及核心以上期刊上共发表论文逾百篇。
张文胜教授
医学博士,1988年开始从事临床麻醉工作,1999年获临床医学(麻醉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在刘进教授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2004年出站后继续在四川大学华医院麻醉手术中心/转化神经科学中心从事科研和临床麻醉工作至今。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麻醉新药的研制与开发;(2)麻醉药理学;(3)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持研发的两个创新型麻醉新药,分别获得CFDA的III期和II期临床研究批文;麻醉新药相关的发明专利:已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6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正在申请的国际PCT专利4项。曾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课题1项。
王儒蓉教授
麻醉学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并留在附属第一医院从事临床麻醉工作。200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7年晋升为主任医师。于2003年至2005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作访问学者。从2002-2010年主要从事小儿手术的麻醉,2010年以后主要从事手术室外手术或操作的麻醉/镇静管理,2016年4月于华西医院上锦分院负责麻醉科的日常工作。于2014年任杂志JournalofAnesthesiologyandPerioperativeMedicine(JAPM)编委和总编辑助理,现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日间手术麻醉与PACU管理小组的成员。
自2000年开始先后主持四川省卫生厅和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三项、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横向课题两项。共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SCI期刊论文近20篇,主要的研究方向:心肺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吴超然教授
日本新泻大学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ofIowa)麻醉科,博士后。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攻读博士期间主要从事脑缺血保护机制的研究。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主要进行术后痛机制的研究。熟练掌握疼痛动物模型制备、免疫组化染色、荧光多重染色、免疫电泳、免疫沉降(ELISA)、定量RT-PCR、原位杂交(ISH)、电生理(单神经纤维记录、膜片钳)等实验技术。临床方面,现亚专业为心胸外科手术的麻醉。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复杂先心病手术,普胸手术,颅内巨大动脉瘤、巨大占位等神经外科手术,新生儿手术,肝移植等复杂手术的麻醉。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术中脑保护临床研究及术后疼痛基础研究,现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教育部基金及多项横向课题。在PAIN、ANESTHESIOLOGY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唐麟教授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神经内科、华西转化神经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08年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2012年在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2016年在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NingZheng和WilliamCatterall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Nature和NatStructMolBiol.2016年受聘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离子通道实验室主任。实验室运用冷冻电镜技术(Cryo-EM)、X-射线晶体学、电生理技术、神经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的技术手段和知识研究离子通道复合体和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结构为基础的药物设计(Structure-baseddrugdesign),探索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共济失调、偏头痛及疼痛的新途径。实验室已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主要研究方向:1,TRP(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2,电压门控钙/钠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3,疾病相关膜转运蛋白(MembraneTransporter)和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4,基于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药物筛选与设计。5,在细胞和动物水平研究离子通道亚型在疼痛等疾病中发挥的功能及分子机制,并在基础上开展麻醉剂的分子设计。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