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资讯

儿科护士:“一针见血”不简单

来源:中国护士网  作者:www.512test.com  (查看评论)

“如果护士一针打不上,我们会立刻换人,不允许出现护士对一个患者屡次打不上针的现象。”

儿科护士:“一针见血”不简单

  走近护士①

编者按
  ◆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生命完结,谁也无法拒绝“天使”——身着白大褂、头顶燕尾帽的“白衣天使”,最平凡的护士。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护士?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本报推出“走近护士”系列报道,让您了解护理人员的真实生活和工作,以期唤回医患医护之间难能可贵的理解、尊重和平等相待,期望社会能为高素质的优秀护士提供广阔空间,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

  千佛山医院儿科病房设在住院楼一楼,家长进出比较方便。2月28日,记者走进儿科病房,立刻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忙碌和紧张。
  赵承燕已经在儿科工作了18年,像往常一样,7点20之前,她就得赶到医院。赵承燕负责12名小患者的护理工作,换好衣服后,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
  赵承燕先与夜班护士沟通,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并与家长简单交流。同时,准备孩子白天需要使用的药物,仔细比对孩子的姓名、床号、药剂名称、使用量等,核查无误后,暂时将药物放在药物架上。进入病区后,赵承燕没有住过脚,不停地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
  8点是医院规定的大交班时间,在会议室,夜班护士依次介绍孩子晚间的情况,并记录在工作日志上。大约10分钟过后,赵承燕跟着护士长、夜班护士,到孩子的床头,进行床头交接。这时夜班护士会详细介绍孩子夜间的情况,白天应注意的事项等,床头结交完毕,已经9点。护士遵照医嘱,开始为患者打针、输液。
  2岁的小宝(化名)27日上午刚刚住院,看穿着白大褂的赵承燕,止不住地嚎啕大哭起来。赵承燕和同事、孩子家长,一起哄着孩子。四五个大人“连哄带骗”用了5分钟,才让小宝止住了哭声。
  这时,赵承燕提高了一下声音,又说了一遍小宝的姓名、床号、症状、药物等,家长确认无误后,赵承燕为孩子打针。孩子太小,护士长郭跃华跑来帮忙。妈妈抱着孩子,郭跃华帮助扶着孩子的手臂,还有一位护士在前面,吸引着小宝的注意力,小宝这才安静下来。赵承燕轻拍小宝的手背,小宝手上的血管才比较清晰地显露出来,涂完碘伏后,赵承燕又仔细看了看孩子的血管,确定好要扎针的准确位置,稳住呼吸,一下子将细细的针头,准确地扎到了孩子的血管中。
  “马上就好了,不疼了。打完针,阿姨给你买好东西吃……”又是一阵“连哄带骗”,四五个人才将小宝即将奔涌的眼泪哄了回去。
  人们常常用“一针见血”来赞扬护士扎针技术高超,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郭跃华经常拿出科里的“试教人”,将人的血管一点点地画上,然后教给护士怎么去摸,使用什么样的手法。通过“试教人”,护士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才能接触患者。每位年轻护士都是先从年龄偏大的患者做起,等技术逐渐熟练后,才会为更小的患者打针输液。
  “如果护士一针打不上,我们会立刻换资历老、技术更娴熟的护士,不允许出现护士对一个患者屡次打不上针的现象。”郭跃华说,年轻护士工作时,都会有资历老的护士在旁边指导。护士出现一针打不上的情况后,老护士会帮助年轻护士分析,失误的原因,正确指法应该怎么运用等,帮助护士提高技术。
  郭跃华表示,她接触的不同学校护理专业的实习生和毕业生,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差别很大,有些学生在学校里,连扎针的基本技巧都没有学,更不要说实战经验了,只能一点点地教。
  赵承燕说,工作了十几年,为患者打针输液,已经驾轻就熟。但给小患者打针,常常需要三四个人协助。
  儿科护士的技术水平,不仅得到家属认同,也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当其他科室的护士出现打不上针的情况时,会让儿科护士协助。出现这种情况时,儿科护士站就更忙了。
  10点半左右,上午的常规工作刚刚结束。为保证小患者安全,赵承燕没有坐在护士站里,而是继续穿梭在各个病房,回答家长的各种疑问,顺便把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也做完了。因中午需要值班,11点左右,忙了一上午的赵承燕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护士站,拿出从家带的一份米饭、一份青椒鸡蛋,热了热,吃了起来。

考试辅导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