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护士与患者是零距离接触的群体,她们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和身心的康复,是医患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自今年5月省卫生厅发布《海南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来,省人民医院探索建立护士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护士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分层进行培训管理
12月1日上午9时,当记者来到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时,N2级护士吴少敏正细心地帮患者陈某准备胸腔式引流瓶。
谈到吴少敏的护理,戴着口罩不善表达的陈某竖起大拇指,使劲点头,连声说“好”!
呼吸内科是省人民医院推行护士分级管理的试点,从今年6月正式实行。护士分级管理是以护士的业务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根据毕业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资质、实际工作能力结合传统护士职称,分为N1、N2、N3、N4四个层次进行培训和管理。
不同层级的护士逐级向下培训,也就是说N4带N3、N3带N2,以此类推。“对医院来说,分层管理是一种管理制度的改革,但对我们年轻护士来说,却是一种难得的快速成长的通道。”3年前,吴少敏毕业进入省人民医院工作,当时的她护理经验不足,护理起患者来手忙脚乱,经过几年工作实践,她已经成长为一名能够独挡一面的优秀护士。
呼吸内科护士长罗玮燕说,护士的分层管理,使年轻的护士不用论资排辈,可以按能取酬,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护士们积极性高,业务能力强,管理起来轻松多了。
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
28岁的杨宇婷护士长是省人民医院编制外的一名护士,去年竞岗当上了护士长。
“改革护士管理制度,对编外护士是一种福音。同工同酬,没有身份上的歧视和差别待遇,积极性提高了,业务技能也提升了。”杨宇婷说,她2005年从四川泸州医学院毕业,是专科生,按照有关人事规定,专科文凭只能是医院在编制外聘请。
罗玮燕说,实行岗位管理不仅是身份管理的根本性改变,还有利于科学设岗和职责明确到人。
据了解,过去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护士打针的是打针的,发药的是发药的。现在,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责任护士,护士除了日常的护理之外,还要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治疗。
大力培养专科护士
“我想给胃肠外二科的护士送一面锦旗,感谢护士的精心护理。”12月1日上午,王祚芳陪着丈夫张伟山到省人民医院换药,丈夫术后恢复,全亏胃肠外二科护士王清华精湛的伤口造口护理技术。
在护士管理制度改革中,王清华经过多轮专科化的培训,选择了伤口造口护理。2008年,在中山医科大学造口治疗师培训学校接受培训3个月,获得了国际通行的造口师资格证书。别看这小小的一纸证书,迄今为止,全省只有6名护士获得。
“对护士实行专业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和知识,也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成就感,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王清华说,造口师能解决许多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张伟山摔跤时一根钢管插穿了肚子,术后伤口不能很好地愈合,导致肠内粪便溢出体外,恶臭无比,医生也束手无策。后来,王清华接手管理张伟山伤口愈合,在她悉心精湛的造口技术护理下,张伟山的伤口很快愈合并出院。
据了解,通过深入推进优质护理及护理管理改革,省人民医院护士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也持续改进。近3年来,该院“三好一满意”和“优质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率先在全省实现优质护理服务100%病房覆盖率的目标,患者整体满意均值也从去年底的91.7%提升到今年9月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