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累,抢救回病人一条命,自己像丢了半条命!”“没关系,那留下的半条命会像蚯蚓一样长出来,而且越长越旺!”“送病人去做检查,手指被门夹了一下,开始时肿得像红萝卜,现在变黑了,成了黑皮蛋!呜……”“哈哈,加菜了吧!红萝卜不喜欢,那就尝一下黑皮蛋吧!”这两段互动对话是记者在奉化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三本日记本里找到的。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喜欢把这几本日记本叫“减压”日记。这些年来,“减压”日记成了急诊科医护人员减轻工作压力的最佳工具。
急诊科护士长吴雪赞告诉记者,这些日记本的最初作用只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都是三班倒,许多人相互之间一个星期也就能见两三次面。遇到一些通知、病人病情等情况需要交代的,以前都写在小黑板上。可这样,有些事情连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属也都知道了,总觉得不太好。为此,后来就写在了本子上,每位医护人员上班前都会随手翻一翻。
渐渐地,日记本成了大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也丰富多彩起来。工作交代、气象预报、心情记录……都被写在了上面。
董静芬是个年轻漂亮的护士。23岁生日那天,正好轮到她做夜班。紧张的前半夜忙完后,疲劳的她坐下来随手翻开日记本,惊喜地发现本子上写着:“静芬妹妹,生日快乐!”“丫头又长一岁啦!”、“活泼、可爱的小猪,祝你生日快乐!”等话语。本子里还画上了漂亮的蛋糕、蜡烛和花朵。深夜的值班室里很安静,可董静芬的心情却如涌动的潮水难以平静。下班时,她挑了一张自己开心大笑的照片贴在本子上,并在一旁写道:“工作是紧张的,笑脸是轻松的,别忘了那灿烂的笑容!我下班了!”
今年4月25日凌晨,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正在抢救一个车祸受伤的女孩,突然,女孩的男朋友冲了进来,一时情绪失控,竟不分青红皂白对医护人员拳脚相加。事情发生后,当晚的值班医生和护士觉得很委屈。他们在日记本上记下了事情的经过。有个医生写道:“因为穿了白大褂,我知道不能还手!不是在医院里,我早就憋不住了,实在太气人了!”“凭什么我们要被人打!”第二天,许多人知道了这件事,大家纷纷在本子上安慰和鼓励:“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坏人肯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快乐也会多一点……”
“遇到这样的事,憋在心里真的很难受。写到本子上,感觉也算宣泄了一下。再看到有这么多的同事在关心安慰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心里就好受多了。”说这话的是急诊科主任蒋永炳。
蒋永炳告诉记者,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说没有情绪没有牢骚那是假话。记者翻开本子,看到里面有这样的话:“苍天哪,为什么病人会源源不断而来!!!”“零时。唉!门庭若市,还真若市了一晚上。十二点了,抢救室里还有N个躺着!!”“如果天天这样忙,就让偶退休吧!哈哈……”蒋永炳说:“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这儿的医务人员抢救任务重、工作压力大,所以很容易产生身心疲劳。极端疲劳时坐一下,写几句,权当是发泄了一下。有新的病人送来时,他们照旧二话没说就奔了出去。”
“减压”日记里还记载着医护人员对他人无微不至的关心。“2009年9月1日,下雨天。大门外太滑了,今天晚上一个妇女抱着孩子滑倒了,差一点把小孩扔飞了出去。护士长:门口铺一废布或硬纸什么的吧!”“(第二天)门口好大一块布啊!”现在,三本日记本的封面已经磨损,有许多张内芯也曾脱落,但有人细心地用粘胶纸粘了一次又一次。护士长吴雪赞说,“减压”日记成了大家交流、互动、宣泄和减压的平台,每一位医务人员在这里送走了许多疲惫、牢骚和不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