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大轰炸遇难同胞 当年的汪护士看你们来了

来源:  作者:

    “69年前翻着你们的遗体,我无力回天;今天,我带着50后到90后的护士后生来看望你们。同胞们,安息吧!”昨天下午4:20,中山医院退休护士汪声闻来到“6·5”大隧道惨案旧址,向在这次惨案中遇难的同胞敬献花篮。这位90高龄的老人是当年参与“6·5”大隧道惨案救护工作的惟一健在者。

    六代护士同悼同胞

    汪声闻是山东济南人。194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高级护士专科学校,解放后,任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外科医院(现中山医院)心外科护士长,1990年从市卫生局医政处退休。1941年,较场口“6·5”大隧道惨案发生后,她奉命参与了救助。

    昨日,中山医院从50后至90后的五代护士的代表,到较场口“6·5”大隧道惨案旧址,悼念死难同胞。

    “你们五代护士,加上我就是六代护士。我们来凭吊死难同胞,目的在于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汪声闻毕恭毕敬地整理好花篮上的挽联,一边落泪一边小声地对着照片上的死难同胞喃喃自语。“明天就是较场口大隧道惨案69周年纪念日。当年的惨景不堪回眸,那时因为我们国家贫穷落后,受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今天我们悼念死难同胞,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华民族终于挺直了脊梁。”汪声闻说。

  以亲历者名义留言

    简短的悼念仪式结束后,汪声闻留言簿上庄重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是重庆大轰炸的幸存者,在1941年6月5日的大隧道惨案中,我参加了救护工作。死的人太多了,那悲惨的日子,我永生难忘。希望年轻的同志们要珍爱和平,不忘国耻。汪声闻,2010年6月4日。”

    她的这一段文字刚刚停笔,就听到噼噼啪啪的照相机快门声,现场的游客争相拍下这段文字。来自河北的吕先生说。他来重庆多次,但是第一次来到“6·5”大隧道惨案的旧址,听了汪奶奶的讲述,备感震撼。

    汪声闻说,她已是90高龄的人了,到这里来一次算一次。但是,只要能够行走,每年她都想来看看这些死难同胞。今天在这里留言,是以一个亲历者的名义作证。

  讲述人》》

    汪声闻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高级护士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担任内科护士长。1941年,汪声闻被调到卫生局担任公共卫生护士长,她的工作与广大市民的卫生护理联系在了一起。

    “周边店铺都关门了 因为店主全遇难了”

    战争早已远去,记忆却永远地定格于她的脑海深处。“在遗体中寻找15小时无一生还。看见成堆的遇难者遗体,作为医护工作者,我曾因无力回天而极度绝望!”

  尸堆中寻找幸存者

    “6月5日早上,空袭警报响了。我套上十字袖章就向七星岗跑去。”汪声闻气喘吁吁地从南纪门爬过弯弯曲曲的石阶,来到设在金汤街平民医院二楼的卫生局。正在此时,天空中又出现了飞机,汪声闻又一次躲进了防空洞。中午两点多钟,卫生局长打着手电冲进防空洞大喊:“所有医护人员,全部出来编队!”

    防空警报尚未解除,汪声闻和其他同事走出防空洞,就听见较场口方向,绝望的哭声震天响。“救—命—啊!”

    汪声闻和另外一男一女两个护士冲向较场口隧道防空洞。三个人背着简易的救护箱,顺着山城蜿蜒的台阶心急如焚地一路小跑。“走到十八梯,我们就无法再向前走了,死人太多,已经挡住了去路。”汪声闻说。

    从大隧道中拖出的尸体已经摆满了十八梯。这些人都因在隧道中躲避日机轰炸而窒息死亡。大量的尸体从防空洞里被拖出来,层层叠叠堆放起来。“死者因为缺氧,身上出现很多紫疳。一些人生前明显痛苦地挣扎过,衣服和身体都被抓烂了,皮肤上起了很多水疱。还有人手与手连在一起,分都分不开。”69年后,谈起这段往事汪声闻依然不寒而栗。

  店铺的老板都死了

    “大隧道惨案发生的第二天,较场口、磁器街周围的店铺都没有开门。这些店铺的主人全死在防空洞里。”汪声闻回忆说,整个重庆的棺材都用完了,很多死人就被草绳绑在一起塞进同一口棺材。一车车的尸体被运往江边掩埋。

    6月天热又涨水,腐烂的尸体暴露出来污染了江河。汪声闻说:“常年在江边挑水喝的市民,大多得了伤寒、痢疾和肠炎。有的全家病重,敲门都没人应。”

    汪声闻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被派遣到长江边上,打着伞蹲守。当挑水人从身边经过,他们就撒一把漂白粉到水桶中,叮嘱人们要用明矾沉淀水质并烧开了再喝。

    汪声闻的家境原本很幸福,爷爷是山东省一家银行行长,父亲在国民政府行政院工作,家庭富足。但日本入侵,给汪家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济南惨案发生时,带我的小保姆被当街侮辱。我弟弟惨死于日机轰炸,家破人亡,四处逃难……这些都是日本鬼子干的,他们比瘟疫还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