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走近挥动翅膀的女孩倾听“天使”们的苦与乐

来源:  作者:

  昨天是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是为了纪念近代护理的创始人———英国护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护士被我们称为“白衣天使”,她们美丽动人,带给病人温暖和希望。记者走进南京多家医院,零距离接触了这些可爱的护士,体会她们的酸甜苦辣。   

  [艾滋病科]一旦“职业暴露”,有0.3%被感染的可能性   

  职业对男朋友和父母都保密   

  在南京有这样一群活泼可爱的女生,因为职业的缘故,她们每天接触的都是艾滋病患者。但她们不畏恐惧,默默地从事着这个惊险的职业。   

  不敢告诉家人具体职业   

  护士小张与病人的第一次接触至今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病房里来了一位艾滋病患者,当晚,正好是她值夜班。夜里,患者大小便失禁,弄得床上身上都是粪便。小张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就去为病人清理。此后几天,小张看到饭菜就恶心,但是她无法向关心她的家人倾诉。   

  “因为社会上恐艾心理严重,我们同事甚至不敢和家里人说起自己的工作。”小张说,在这里,不仅艾滋病患者会小心翼翼,避免自己曝光,就是护理他们的护士也显得很谨慎,害怕被曝光,怕给生活带来不便。“不要说自己的男朋友了,就是自己的父母,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护理的是艾滋病患者的,还以为是在儿科、妇产科工作。”一位护士私下说。   

  工作中最怕“职业暴露”   

  “最害怕的是职业暴露,”护士小李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职业暴露带来的危险也无处不在,护士们最担心的是给病人输血。一次,一位护士在给一个艾滋病患者抽血时,不小心划破了自己的手。在医学上这是一种“职业暴露”,意味着有0.3%被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在护士们出去吃饭时,那名护士含着泪对护士长说,老师,我职业暴露了。“一听这话,我的眼泪就出来了”护士长紧紧地抱住这名护士,不住地安慰她。事后,这名护士立即吃药预防,连续吃了一个月,呕吐不止。既不敢告诉家里人,又还要坚持来上班,泪水一个人往肚子里咽。好在,她没有感染艾滋病,心里悬着的石头这才落地。   

  艾友:“她们是最可爱的人”   

  “人的心理都是一样的,明明知道你是艾滋病患者,谁都有点害怕,但她们从没有表现出来。照样和你聊天、拉家常。”对于身边的这群小姑娘,艾友老张说,在他心里,传染科的护士是最可爱的人。   

  老张对医生护士的好感来源于自己的一次经历。那是一次外出,回来后突然病情加重,躺在床上不能动。护士们为他挤好牙膏漱口,把水杯递给他,还打好洗脸水,甚至帮他倒尿盆。老张说,护士们还自己掏钱为他买了牛奶营养品,其他护士自己烧了好菜,经常会带一点给他吃,改善他们的伙食。   

  “在她们的眼里,我从来没看到过一点异样的眼光,有的只是亲人一样的关爱,他们对待我亲如手足,亲如兄弟姐妹。”老张说,医生护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们关心艾滋病患者的真情从没变过,她们真的是最可爱的人。   

  [结核科]随时与各种意想不到的超强结核菌战斗   

  一年到头一身白装只露两眼睛   

  在南京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病区,这个季节,别的护士早已短衫打扮,她们却依然穿着厚厚的长衫长袖,还要戴上24层的棉口罩,与各种意想不到的超强结核菌进行战斗。   

  一身白装只露出两只眼睛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拐了几道弯,走了两三分钟,胸科医院后山一幢幽静的小楼映入眼帘,记者来到了结核病区。这里与医院的其他病区离得很远,门口有门卫专门看管。护士长许红兰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十五六年,见到她时,记者只看到了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全身上下一身白,被包裹的严严实实。   

  “已经习惯了,”许红兰指着自己的一身打扮解嘲地说,结核杆菌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了尽可能自我保护,每天一上班,她们就换上了长衣长裤,除了戴一副一次性口罩外,外面还要加一副24层的纱布口罩。“在这个季节,别的科的护士早已穿短袖了,但我们不论寒冬还是酷暑,都是这样的打扮,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个眼睛。   

  有人感染,也有人要求调离   

  但即便如此高标准地防护,还是有护士“中招”了。随着超级耐结菌的出现,病人的病情越来越复杂,给医护人员健康带来了很多挑战。前几年,医院有一位结核科工作的护士就感染了结核,无奈从护士变成了被同事们护理的病人。“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许红兰说,特别是一些护士有了小孩后,有时会担心将病菌带回家传染给家人。也有一些护士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不想在结核科干了,医院理解她们,特意为她们换了一个工作岗位。好在,医院对结核科护士很关心,这几年没有护士被传染了,这让从事结核病护理的护士很欣慰。   

  无空调的病房,打完针一身汗   

  尽管有十多个护士护理着50个病人,平均下来一个人应付五个病人,但她们依然很忙。“忙到一个上午没空喝水,没空去上厕所是常有的事。”许红兰告诉记者,在结核科的护士们戴着两副口罩,想喝口水,不仅要两次麻烦。而且查房、打针、输液、吃药,忙的没完没了,常常是忘记了喝水。拖班更是家常便饭,一天下来,到了下班时间,常常累的不想动。   

  很难想像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医院里居然没有中央空调。许红兰说,这也很无奈,肺结核通过呼吸道传播,装中央空调担心病毒四处扩散。在里面工作,到了夏天显得有点闷热。而一些病房,病人夏天不愿意开空调。护士们全身又裹得严严实实,经常去病房打完针,浑身是汗。一天下来,下班时往往浑身已被汗水湿透。

  [精神病科]既要防止挨打还要防止患者自杀   

  “天使”常被打、被掐、被骚扰   择偶难:医院里有30对夫妻档   

  “护士”这个名字很动听,但当它的前缀变成“精神病院”的护士之后,不少人都会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南京青龙山医院副院长明英爱认为,“可能外人对精神病患者群体,有一定的看法,继而产生了一定的偏见,觉得伺候精神病患者的医生没什么出息。”正是因为外人对精神病医院的护士产生了偏见,“而且医院远离市区,在江宁淳化的青龙山,也导致青年人恋爱不方便。”所以护士找对象自然成了难题。“因为医生、护士在工作、生活中接触比较多,渐渐产生感情,现在院里有30对夫妻档。”明院长介绍,夫妻档在老员工里很普遍,那时年代早,社会对精神病医生、护士的看法还没扭转,找对象只能走“内部消化”的路线。医院现在有职工344人,也就是1/5的职工都是通过“内部消化”完成婚姻这件人生大事。   

  男患者常踢人,女患者爱掐人   

  “听说你今天被患者打了”,“是啊,真倒霉”,这是精神病院一位被打护士与同事的对话,语气很平淡,一点也听不出怒气,因为在这里几乎每位护士都被患者打过,而且对于被打她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就在上个星期的一天上午,三病区汪护士像往常一样给患者整理房间和床铺,刚走到一位男患者床前,他突然对着汪护士的脸就是两拳,还使劲地踢了她几脚,汪护士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拳脚倒在地上,鼻子和嘴里当场就被打出血来,而且新配的眼镜也被打飞了,要不是其他患者及时将这位患者拉开,她受到的伤害会更大。八病区的护士长杨荷香是省级劳模,她给记者看了她的手臂,上面全是抓痕,而且已经结疤“永久保留”了。杨荷香介绍,女患者比男患者下手还狠,而且还很不讲道理。病区就有一位患者,不知道何故认定杨荷香是拆散她家庭的“凶手”,说是杨荷香介绍了一位患者给她的老公,两人结了婚抛弃了她,还阻止她的老公来看她。这个患者每次见到杨荷香就用最难听的话辱骂她,而且经常会上来用指甲掐她,甚至扯她的头发。   

  “性骚扰”让年轻护士很难堪   

  男病区的年轻护士是比较辛苦的,且不说经常莫名其妙挨拳脚,一些男患者的“过激”行为让她们非常难堪。董书华是市劳模,也是男病区的护士长。早在1986年,她就到了精神病院工作,而之前这里全是男护士,患者一看来了一大批漂亮的女护士就会很冲动,那段时间,经常有护士被抱、被摸,甚至有的患者露出生殖器,这让年轻的护士哪受得了啊,都害怕进入男病区。虽然现在的患者会好一点,但还是有一些患者会做出这样出格举动,让护士们很不好意思。   

  护士要时刻防止患者闹自杀   

  在南京脑科医院211病区,集中收治着女精神病患者。乍一看,精神科的病房与普通病房没什么区别,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与普通病房迥异之处:几乎每一扇门外都再装一扇厚重的铁门。进进出出的护士都会随手把门关牢。   

  患者入院时,所有危险性的东西都必须交医院保管,比如削果皮的小刀,玻璃瓶装的护肤品、香水,还有鞋带、皮带甚至长筒丝袜等等,都不允许带进来。“我们这患者的牙刷都是贴上名字后统一保管的,对于有攻击性的患者来说,牙刷也会成为致命武器。”病区护士长苏静予告诉记者。   

  [儿童医院]输液室“交通阻塞”,孩子哭声一片   

  一天扎针300次,绝对重体力活   

  小孩的吵闹声、哭喊声此起彼伏,没有一刻消停;成群抱着孩子的家长堵得水泄不通;穿刺台的护士一个接一个为挂水的孩子稳而准地扎着针……这是记者昨天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输液室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每天“一针见血”两三百人   

  6个穿刺台前排满了等候的家长和患儿,导医不停疏导着家长,但是,昨天,记者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输液室看到,这儿还是经常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交通阻塞”,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更是让人头大。对于此番情景,2002年开始就调到输液室工作的李爱清已经见怪不怪:“最近一天的输液量在1700人左右,算是淡季,一个人平均穿刺200人左右,高峰时一个人要穿刺300人,去年10-12月,每天输液的病人都在2000人以上。”所以,李爱清认为,输液室护士干的绝对是体力活。   

  压力太大有人选择离开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又非常糟糕,要是装个测分贝仪,她们绝对是在噪音下工作,输液室护士的压力自然也更大。“下班回家就特别喜欢安静,也不想说话。”李爱清向记者透露,因为长期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下工作,她的听力已经明显下降,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护士穿刺还不能有闪失,“要是不一针见血,保不准就会挨家长骂,如果遇到失控的家长,还会伸拳头。”   

  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有的护士会承受不了,“就这两年,我们输液室已经走了三四个护士了,走的都是比较年轻的护士,实在承受不了了,只能选择离开。”不过,对于那些还继续留守着的护士,尽管李爱清表示她们的抗压能力都很强,一旦有护士遇到委屈时,她也会帮她们进行心理疏导,建议她们通过上街购物、看电影等排解压力,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她们中很多人特别容易失眠。对于李爱清来说,她排解压力的方法就是回家擦地板,“一遍一遍地擦,直到把地板擦得一尘不染时,感觉心里也就敞亮了。”   

  辱骂事件天天都“上演”   

  “你会不会打针啊!不会就回家去!”……采访中,一位护士在穿刺时因为没有一针就扎准,立马遭到了家长的谩骂。李爱清像救火队员一样快速跑过去扑火。   

  “很遗憾,让你宝宝吃苦了,让我来看看,宝宝血管弹性不是很好,是不是发烧了?……”对于发怒的家长,李爱清一边和颜悦色地安慰着,一边查看起那个没有“一针见血”的小宝宝,然后娴熟地为宝宝成功扎下了针,原本怒气冲天的家长也就不吭声了。   

  “说实话,我们这的护士绝对是南京市穿刺技术最高的,她们很多人都有‘粉丝’,指明要某某护士穿刺的在我们这儿很多见,但是,即便如此,谁都不可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一针见血,因为患儿之间有个体差异,因为发烧、腹泻、吃饭不好等,都会导致患儿血管弹性不好,从而影响穿刺质量,但是,很多家长却不懂这个道理,只要针没扎好,就骂护士没本事。”李爱清叹道。尽管她经常帮穿刺不成功的护士“扑火”,但是,李爱清表示,就是她自己,也不能保证针针见血,而且,如果第一针没扎成功,手心里就会冒汗,心情就会很沉重,这时如果家长再吵闹,扎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小。所以,李爱清笑言:“在输液室工作,必须同时具备技术和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