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位曾获得南丁格尔奖的一线优秀护士代表陈海花、姜云燕、鲜继淑走进第三军医大学,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与学员们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今年起,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出推进整体护理。
鲜继淑:42届南丁格尔奖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
一名40多岁的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因做了气管切开手术,肺部容易积痰。有天早上,他突然直往外喷痰。这时,鲜继淑正好到病房查看,拿起吸痰器给患者吸痰。患者喷痰很急,弄得鲜继淑满脸都是,当时她只用手抹了一把,就继续吸痰,直到给病人排除危险。
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鲜继淑和其他医护人员立即奔赴灾区,经过连续26小时的跋涉到达映秀镇,成为第一支抵达震中的医疗队。5月15日2 时,救援人员在映秀中心小学发现了已被埋50多个小时的小学生张春梅。由于夜间无法施救,担心小春梅坚持不住,鲜继淑钻进废墟,在黑暗和余震中陪护了小春 梅整整一夜——给她喂水、为她讲故事,直至小春梅被埋68小时后获救。
陈海花:41届南丁格尔奖
北京军区总医院护理部主任
1988年1月的一天,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陈海花发现自己出现了无痛性血尿。偏偏在这时,一名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被抬进了急救室。她全然不顾自己重病在身,毅然决然投入近20个小时的救治工作中。第二天,陈海花也住进了医院。
2006年3月,陈海花担任北京军区首支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护士长,在她们接触的患者HIV阳性携带率高达72%,40%的HIV阳性患者合并开放性 肺结核。曾有一位26岁的女性艾滋病晚期患者,右脚背大面积溃疡,家人都不愿与她接近。陈海花不嫌脏臭,不惧危险,一点一点为她去腐、清创,仔细包扎。病 人家属被陈海花所感动,终于走近了自己的亲人。
姜云燕:39届南丁格尔奖
新疆军区某部门诊部主管护师
姜云燕的工作岗位很特殊,医疗站地处海拔3700米的喀喇昆仑山腹地,担负着为44万平方公里、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边防官兵医疗救护任务。这里大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最低气温达零下41摄氏度,被生物和地理学家称之为“生命禁区”、“地球第三极”。
姜云燕第一次出诊,是到海拔4800多米的天文点哨卡接一名叫屈波的昏迷战士。到达哨卡时,她忍着高山反应带来的痛苦,一跳下车就全力救护战友。山道弯 弯,崎岖不平,下山途中救护车颠簸得厉害。为减轻病员头部震荡,姜云燕将那位战士的头紧紧搂在怀里。几个小时后到达医疗站时,她的双腿已麻木得不能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