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零时30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架军用运输机冲破夜幕,徐徐降落在跑道上,机上载着从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转移到成都救治的24名伤病员。
飞机刚停稳,军区总医院应急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冲上飞机,将一名名伤员转移上救护车。4天来,军区总医院、452医院全力以赴接收救治了106名来自玉树地震灾区受伤群众。
只要能挽救生命,再苦也值
4月17日,是军区总医院玉树地震伤员救治中心最忙碌的一天。从凌晨3时到次日凌晨,20多名专家在手术台上打响了一场场抢救生命的攻坚战。
已经奋战了7小时,骨科主治医师廖东发感到全身发麻,但他仍睁大布满血丝的眼睛,聚精会神地为9岁的藏族小女孩根秋旺姆做手术。又过了1小时,廖东发给旺姆做完手术。走下手术台时,他几乎要瘫倒在地。
41岁的藏族妇女永吉被坍塌的房屋砸成右髋臼骨折、脊柱骨折,创面大且深,骨折复位困难。骨科副主任医师邓少林采用“骨牵引”、解剖复位等方法,给永吉实施了骨折部位前后路联合手术。
下午6时,救治组的专家们已战斗了15个小时,看着身心疲惫的骨科主任潘显明,笔者问:“假如还要战斗15个小时,你能坚持吗?”他一下睁圆了双眼,坚定地说:“能!只要能挽救生命,再苦也值!”
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小生命
3岁的小降措被送进军区总医院时,哭声已变得微弱,出现了休克。神经外科专家对小降措进行了病情评估:右颞顶颅骨多发性粉碎性伴局部颅骨缺损,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呼吸微弱,反应迟钝,病情危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小生命!”医院院长曹勇、政委姚榕心痛欲裂。
凌晨4时30分,小降措被推进手术室,由副院长顾建文主刀,在神经外科副主任匡永勤、博士刘安玉的协助下,连夜实施了开颅碎骨片清除、脑内血肿清除和一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凌晨6时,整夜未合眼的专家们走出手术室,宣布手术成功,小降措的父亲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2小时后,躺在重症监护室内的小降措意识恢复清醒。两天后,小降措肢体已能活动,能进食,能交流,生命体征平稳,基本脱离生命危险。
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在452医院,有9名来自玉树地震灾区的受伤儿童,最小的仅6个月,最大的不足10岁。从他们入院那天起,院长张聪、政委刘伏均要求全院官兵:“为这群孩子精心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4月17日凌晨1时20分,一个出生才6个月的女婴贡尕卓玛和她36岁的妈妈白玛被接到医院。为了更好地护理母女俩,医院专门从西南民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请来志愿者当翻译,并派2名护士实施全天候护理。
这几天,医院的护士们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洗脸、洗手,穿衣服,戴帽子,喂牛奶……护士们说:“看着玉树灾区孩子们纯净明亮的眼睛,一种怜爱之情就会涌上心头,总想好好温暖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们。”
傍晚,记者前去探望刚满周岁的婴儿索南南加。他的双腿被纱带紧紧地裹着,高高地挂在牵引架上,嘴里含着医院买来的奶瓶,睡得十分香甜。怕孩子着凉,护士罗瑞小心翼翼地为小南加穿袜子,她说:“这小可怜,真逗人疼、逗人爱。”
3岁的藏族小伤员索南才措,在地震废墟中获救,因受到惊吓,产生了恐慌心理,一见到医护人员就哭。给他输液时,护士总是悄悄把针管藏起来,逗他开心后,才轻轻推入针管。
9个孩子住进病房后,医院安排保障人员为孩子们送来了花篮、水果、玩具和书籍,配发了新棉被、新衣服和日用品等。
走进住院区,时常能听到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这笑声告诉我们,这群孩子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