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第五个世界肾脏病日。
袁爱琴是浙江大学附属医院邵逸夫医院透析中心病房的护士,有十多年护龄,经验丰富。两年前,她被调到医院的透析中心,这期间,她在笔记中不断记录着病房内外的情感与死生。
她只想告诉每一个健康的人:“肾脏是身体里很‘沉默’的器官,有病变了,它不会痛,只有每年的体检才可能提早发现。”
“交错在一起的血路管感觉跟蜘蛛网一样摸不透,机器各项参数的设定、快速转动的血泵、在体外汩汩流动着带着患者体温的血液……一切都令我感到紧张和不安。”这是袁爱琴的第一篇日记。
疼,血透用的针头是16号的
“血液透析是将人体的血液引入充满透析液的透析器,经过透析器洗掉代谢废物,净化后再将血液输回人体。”透析中心医生蒋欣欣介绍,得了尿毒症的患者必须血透,不然无法维持生命。
这个过程让绝大多数初次做血透的患者感到非常不安,透析开始时,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还会晕过去。
“您能把血液透析当做乘飞机一样吗?就把我们当成您的驾驶员,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马上告诉我,我们负责陪伴你熬过这4小时。”护士长应迎娟已经在透析中心工作了近20年,这是她常用来安慰病人的一句话。
“这些都不难,只要用心学,都会快速熟练。最难的是,如何陪伴患者适应这种透析生活。”
护士笔记:做透析时用的针头和献血时的针头一样,都是很粗的16号针头。穿入血管的一瞬间,自己虽然是护士,都忍不住害怕,必须一针进去!
40岁还在打光棍的儿子
60岁依旧当街拦车的女儿
小吴,湖南人,6年前得知爸爸患了尿毒症后,坚决要求把爸爸从湖南接到杭州生活。
小吴月薪7000左右,因为爸爸的医疗保险不能在杭州用,每月医疗费用去近5000元。
爸爸眼看着儿子从大房子搬到小房子,快40了还没有一个女朋友,心里总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儿子,而小吴觉得爸爸从小抚养自己长大,绝对不能放弃爸爸,也绝对不能把爸爸一个人扔在老家。
小吴为了爸爸拼命工作,而爸爸为了儿子,会在刚做完透析回家的路上仔细找,看见空饮料瓶就要努力弯腰捡起来,一个也不放过。
曾奶奶,90岁,有11个孩子,每次来做透析,子女都轮流接送,从不互相推诿。2008年大雪,积雪最厚有30厘米,可还是要按时去做透析。
女儿推着她的轮椅,寸步难行,在路上等了很久,都不见空的出租车。担心妈妈错过透析时间,年过60的女儿直接冲到马路中间,张开双臂拦下一辆面包车。“我不管了,你今天一定要把我妈妈送到医院。我妈妈要做透析。”女儿嘶喊着说。
护士笔记:最爱掉的眼泪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感动。
活着,就要一口一口慢慢喝水
即使烈日当空,尿毒症患者也绝不能大口大口地啃西瓜、咕咚咕咚地喝水。
“如果体内摄入过多水分,不仅会造成透析期间低血压,并有可能导致心脏衰竭。”蒋欣欣说,“所以,透析间隔期的体重增加要严格控制。”
每次在透析前后,护士都会为病人的体重做记录。“在体重秤上,穿的衣服都要一致。袜子也不能少穿一只。”
应护士长说,“最痛苦的是因糖尿病而患尿毒症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口干,可尿毒症患者又绝不能多喝一口水。”
每个尿毒症患者开始做透析之后,护士都会反复和患者说如何控制水分:
“含硬糖果、嚼口香糖或挤一点柠檬汁在嘴里,就不会觉得那么渴了;将一天可饮用的水,分一部分混合柠檬汁冻成冰块,口渴时含一粒在口中,让冰块慢慢溶化;搽护唇膏……”
护士笔记:我曾遇见一位患者,四十几岁,是个杀人犯,做透析时,戴着手铐,我们都问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因为她想活下去,要做透析,她丈夫不同意,她把她丈夫杀了。
唉,活着……
医生:定时体检是最好的办法
蒋欣欣介绍,在我国,30%以上的尿毒症由慢性肾病引起,10%由糖尿病引起。目前我国患肾脏疾病的患者有10%,而在肾病早期,患者的知晓率不到10%。“肾病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最善于‘沉默’,因为肾脏里没有神经分布。”
“很多人都觉得单位的体检没必要,尤其讨厌尿检,觉得又麻烦又难为情。”蒋欣欣提醒,一年一次的尿常规检查是预防肾病的最好方法,“一次只要八九块钱,但求个心安。”
蒋欣欣提醒,下列情况哪怕只出现一种,也要去医院做检查:
1. 水肿;2.小便颜色变红;3.小便泡泡增多;4.扁桃体炎患者,应尽量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