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资讯

四川省人民医院病人住院不用护工陪 吃喝拉撒护士一肩挑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李天啸 任翔  (查看评论)

  昨天上午10点,省医院住院部广场,护工陈大姐推着喜欢散步的患者钟大爷来了。一阵微风袭来,陈大姐赶紧帮大爷紧了紧衣领。

  此时,一个新闻发布会正在大姐旁边不远的楼上召开。作为全国45所卫生部重点联系医院之一,四川省人民医院从3月1日起正式开展了“优质护理服 务示范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试点“无陪护病房”。也就是说,护士今后不但要负责患者的医疗护理,还要承担日常的喂饭、洗漱、擦身、剪指甲、倒屎倒 尿等生活护理。

  “无陪护病房”的推出,一方面减轻了家属的负担,但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是一种挑战。同时,庞大的护工队伍也在担心,他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转变

  病人吃喝拉撒护士都要管

  中午11点,省医院泌尿外一科1号病房,两位病人安静地躺着,房间显得空荡荡。

  1床的女病人叫余歌飞,做完碎石手术刚两天,但她旁边并没有陪床的家属。“都被我赶回去了!”大姐笑着说。

  3月1日下午做完手术的几个小时里,主管护师田景芝不仅管起了余大姐的输液、吃药,还帮她整理床铺、倒开水、擦手擦脸,甚至还为插了尿管的她排尿倒尿。余大姐清楚地记得,当晚有护士4次来到她的病床前,为她裹紧被褥和检查尿袋。

  第二天一早,护士为她擦完脸后,还细心地将挤好了牙膏的牙刷递到她手中。此外,一个小护士还像女儿一样,时不时来和她聊天,聊春晚、聊电视剧……

  去年,余大姐也因为输尿管结石住过一次院。家人连续5天全天候陪伴在她的病床边,干的活就是护士现在干的。“两次住院,接受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护理。”

  正说话时,余大姐的儿子打来电话,说想来照顾她,大姐马上拒绝了:“不用了,你忙你的工作,这儿的护士把我当作亲人在照顾。”

  优质护理

  “费用不会转嫁给病患”

  昨天上午10点,省医院行政楼7楼,该院邓绍平副院长主持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自2010年起,卫生部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目标是“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年底,卫生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和30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作为全国45家卫生部重点联系医院之一,省医院确定泌尿外科、风湿免疫科等12个示范病房。邓副院长称,省医院自3月1日起已经在12个示范病 房全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目的就是减轻患者以及家属的负担,让患者得到实惠,给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据省医院护理部主任温贤秀介绍,“优质护理服 务”的主要内容就是“无陪护护理”,即要求护士同时承担患者的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

  记者在该院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上看到,护理级别分为四种,其中“特级护理”的项目包括晨间、晚间、卧位、排泄等八个项目,而每个护理项目还列出了具体的护理内容以及护理次数。摘录如下:

  (一)晚间护理(1次/天):1、整理床单;2、面部清洁;3、口腔护理;4、会阴护理;5足部清洁。

  (五)排泄护理(需要时):1、失禁护理;2、床上使用便器;3、留置尿管护理。

  (七)其他护理:1、协助更衣(需要时);2、床上洗头(1次/周);3、指甲/趾甲护理(需要时)。

  “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但医院不会多收病患的护理费用。”邓副院长表示,医院将在物力和财政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也在考虑扩大护理队伍,但不会将费用转嫁到患者的身上。

  挑战

  “无陪护护理”引发对传统的挑战

  一方面,“无陪护”护理服务的推出方便了病患,减轻了病患家属的负担;但与此同时,这种新型的模式也在挑战着多个传统———护士的护理观念,家属的传统家庭观念……在这背后,反映的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的新生事物挑战和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

  挑战一

  久病床前无孝子

  护士能够坚持吗?

  昨天,记者在省医院随机采访了10位正陪护病人的家属,其中有6人对这种新的护理模式表示“怀疑”。而这,对护士的护理观念也是一种挑战。

  “吃喝拉撒的事情如果都让护士做,这可能吗?”35岁的周先生说,病人如果得的是重病,还是自己陪在身边比较放心, “要是病情有什么反复,护士能保证在身边吗?而且现在的护士大多数都很年轻,爱赶时髦,她们真的愿意给病人清理大小便吗?”

  田景芝,省医院泌尿外科主管护士,从事护理工作17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午后,田景芝在巡视自己管辖的几个病房时,给1位需要开水的病人 倒了开水,给3位留置尿管的病人检查了尿袋,给每一位“辖区”病人整理了一次被褥,“和我一样,现在很多护士早上7点30分就上班了,一天的护理下来确实 很累”。

  其实,作为护理组长的田景芝并不需要做这些具体的护理事项,但是她需要“身先士卒”,去引导年轻护士“转变观念”。“刚开始一些年轻护士也不理 解,其实这也可以理解。”田景芝说,她从事护理工作17年,也是第一次碰到如此之大的“护理模式转变”,“无陪护护理”对护士的工作有了很高的要求,工作 强度加大了,还要干以前由家属或者护工干的活,因此也有护士抱怨说“对父母都没有这样服侍过”。“其实作为一个职业护士,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田景芝 称,护士一时闹情绪是肯定有的,但只要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护士们也会慢慢适应,更重要的是家属也会逐渐增加信任程度。

  一直以来,从患者家属到医院的护士都自然地认为,照顾病人的生活一定是病人家属的事,护士只管打针送药量量体温。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也在考验着医 院的管理工作。对此,省医院护理部主任温贤秀表示,医院早在两个月前就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传达给了每个护士,并且进行了优质护理培训。今后,除了将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外,医院还会让12个示范病房的病人每天给护士的护理情况打分,从而评判护士护理的效果,“当然,只要工作做得好,护士的工资肯定会增 加!”

  挑战二

  亲人卧病不陪护

  家属能够接受吗?

  3月1日起,省医院正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12个示范病房中,医护人员并未强制性要求家属不能陪护,而是动员家属不用陪伴。温贤秀表示,医院正在努力动员家属,并且尽量让家属(护工)的陪护率低于10%。

  昨天,记者走访了该院泌尿外科、风湿免疫科等几个示范病房后发现,一些病房的家属的确明显减少。“我觉得能够真正实施,确实是一件好事,可以减 轻很多家属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正在陪妻子的钟先生称,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没有家属陪护,住院患者一律由医院负责照料,“陪床之苦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正在逐渐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因为既要忙工作,还要到医院照顾病人,因为现在30岁以下的人大多出生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兄弟姐妹’只是个概念,全家 能够抽空照顾病人的并不多,请护工又增加了经济负担。”

  同时,一些家属也提出了另外的观点。“其实不在于是护士还是护工照顾病人,关键是照顾生病的老人是儿女的一份孝心。”在风湿免疫科照顾父亲的李 先生说,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尊老爱幼,如果家人生病都不去陪护,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老人生病,即使再忙再累也希望24小时陪在老人身边。”

  困惑

  庞大的护工群体将何去何从?

  昨天,邓绍平副院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该院目前的目标是逐步减少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的现象,并未强制性不准家属或者护工陪护。但他同时也表示,预计今年12月“示范工程”将在全院铺开,那么护工这个庞大的群体很可能将逐步退出医院。

  据了解,省医院目前约有500个职业护工。如果将来全部取消了陪护,他们该何去何从?而这个由于市场需要而衍生出的行业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为生计当护工

  一干就是六年

  病床上,年过八旬的老人过一会儿就要咳一阵,43岁的朱付君不时给老人拍着后背,一旦咳得严重,她还要立即喊来护士给老人吸痰。她则为病人喂水喂饭、擦澡洗漱、端屎端尿……作为千万护工中的一员,朱付君6年来不停重复着这些繁琐的工作。如今,她却要面临失业了。

  朱付君原是乐山一位农民,家里有几亩地,没来成都当护工之前,就在家种地。后来,儿女都考上了大专,为给孩子筹学费,她来到省医院当了护工。6 年过去了,丈夫也在另一个科室当起了护工。朱付君的工作是在呼吸科病房陪护病人。“以前以为就是一个保姆,但比保姆辛苦多了。”朱付君说,很多病人亲属会 请她们24小时看护,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除了压力大外,睡眠不足是最大的困难。半年前,她照顾的老人晚上咳得厉害,不停要喝水。病人一晚都没睡着, 她也不敢闭眼,坐在床边的凳子上守了一夜。如今,她已不记得自己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去年8月份在呼吸科,她被自己照顾的病人感染,输了7天液才 缓过来。

  护理工作再苦,朱付君都没想过转行。6年前,陪护价是每天15至20元,她一个月能收入六七百,而在老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三千。现在护工 的陪护价是70元一天,这对来自农村的朱付君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现在,没读过书的她担心自己除了干护工,还能不能找到其他工作。

  干了13年护工

  “无陪护”犹如投下重磅炸弹

  最早听说医院将试点“无陪护”时,42岁的文利英正在16楼病房照料一个64岁的大爷。这个病人,她已经照顾了两个多月。渐渐的,她又听说,7楼的骨科病房已经在试点了,一些同事正想着其他的出路。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文利英来自遂宁农村,今年是她在省医院当护工的第13个年头。更早时,她父亲是省医院一名清洁工,得知护工竟也是一份工作后,她抛下土地来到成 都。她称,病人给自己付了钱,自己如果不尽心,就会觉得心里有愧。13年陪护干过来,没有一个病人在她手中生褥疮,也没有一人因自己的疏忽发生危险,这是 她最自豪的一点。

  文利英道出了自己的顾虑,遇到排便不畅的病人,护工要用手去帮忙,护工是“一对一”对病人全天候照顾,这些肮脏繁重的事情如果放到护士身上,护 士不一定能胜任。“护士在理论上比我们强,但实践上,我们比护士要强。”站在医院过道的走廊上,文利英指着楼下一片平房,她租住的小屋离医院只有两三分钟 路程。房子很简单,基本没有什么家具,医院里约500名护工,大多像她这样,分布在医院附近的“护工村”里。

  “不晓得哪天起,我们的这些工作也要由护士‘包干’了。”又跑进病房扶着病人上了趟厕所后,文利英这句话中透出一丝疑惑和无奈。

  专业陪护公司:

  更希望护理服务外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的照料问题在城市里日益凸显,“职业护工”这一群体便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据了解,省医院 “工龄”最长的一名护工已干了15年,按此来算,“职业护工”在成都至少存在了15年甚至更久。目前,“常驻”省医院的职业护工人数已达四五百人。

  两年前,成都诞生了第一家专做患者职业陪护的公司———成都乐于健康护理。经理陈政东称,公司下属200多名护工,服务覆盖成都军区总医院、肿 瘤医院、金沙医院、省医院等。公司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招聘护工统一培训,然后“分工”到各个医院,病人付钱给公司,公司再给护工发工资。他认为,通过公 司层面上的监督管理,可以提高护工护理质量,在护理需求的分配流通上也更加合理。与此同时,“无陪护服务”可能引起两方面问题:一是医院新增的护理人员如 何安置,医院增加固定数量的护理人员无法灵活调整,会出现时忙时闲的情况。二是招什么人的问题,护工干的都是繁琐、较脏较累的活,一些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往 往无法适应,如果招一些社会求职者,护理质量则得不到改善。

  “这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机遇,是好事。”陈政东最后称,就像如今医院保洁工作大多承包给清洁公司一样,“护理外包”是大趋势,由医院在护理质量上进行监督。

考试辅导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