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资讯

春节他选择坚守病房 谁来“护理”医院护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段涵敏  (查看评论)

  医院护工,一个顺应市场需要而生的新兴职业,在为住院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面临尴尬处境—— 

  2月2日早上6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病房,宋伟红倏地从折叠床上坐起,轻手轻脚快速去洗漱。6时30分,她要为自己看护的王爹爹洗脸、喂水、翻身、擦身。做了近5年的护工,常常要通宵看护病人,她的睡眠质量极差,双眼布满血丝。

  宋伟红两个月前刚参加了全省组织的“护工培训班”,成为我省首批“有证”的护工。临近春节,很多同乡都收拾行李踏上了回家路,这位来自常德市桃源县的农民选择继续呆在病房这个“家”中,24小时守护。

  市场缺口催生新兴职业

  有资料显示,世界大多数国家护士与床位之比为1︰1以上,而我国仅为1︰2.5,无法实现一对一的服务。“我们病区有48个床位,经常还需要加床,而白班时间不足10个护士上班。”湘雅二医院脊柱一病区护士长谭晓菊告诉记者,为患者输液、肌注、服药、换药等,护士都是跑着去的。

  而患者吃饭、洗澡等生活护理就需要患者家属或者雇佣的护工来承担。2004年,谭晓菊的母亲因为骨折,住到了自己工作的病区。因为夫妻俩都要上班,她也请了一个护工。“能干的护工确实能为患者家属减轻照顾病人的压力和负担,同时也可以给医护人员减轻不少负担”,谭晓菊坦言,日常工作中自己会花30%的精力来培训护工。

  “护士人手不足,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上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工作压力大没时间,导致护理缺口很大。”省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收入不高的“辛苦活”市场,由农民工迅速填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2005年, 宋伟红听在长沙做护工的表嫂说,每天给患者打打水、喂喂饭,扶着上厕所,一天就能挣35元。这个消息让当时在深圳某手袋厂打工的宋伟红心动不已,她想着自己一个月不分日夜在流水线上也只有五六百元收入,如此比较,辞掉工作就径直来到了长沙。

  来自桃江县的鲁淑云,也是通过亲戚介绍来到省中医院当护工的,“儿子上高中,家里经济压力有点大,就想出来找点事做。”只有初中文化的鲁淑云已经45岁了,别的工作不好找,想想护理患者并不难,就接下了第一份活。

  因为照顾的是中风患者,要不时为其在床榻上处理大小便,鲁淑云说刚开始的半个月都吃不下饭,非常不习惯,“有时候累得差点想放弃,但每当患者出院时对我表示感谢,我就会觉得开心,再说还有一份收入。”鲁淑云说,“如今我上午送走一个康复出院的患者,下午就可以为另外一个患者服务。”她笑着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儿子已工作,家里经济也宽裕了,但这工作做得顺心,打算再做三五年。

  相关三方各有隐忧

  据统计,目前我省有近2万名医院护工。由于入行的人越来越多,且多是“散兵游勇”,流动性大,这一新兴职业也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患者和家属忧心的是服务质量。 李先生年迈的父亲摔伤了髌骨,住进了长沙市某医院。在住院部门口,一个主动搭讪的“游击队员”被他选中,说好每天80元,照顾老人吃喝拉撒睡。

  “我们在的时候,就干得认真勤快;我们一走,立马心不在焉,对老人也不冷不热。”因为擦洗身体次数太少,老人身上散发着一股怪味。李先生对此有苦难言。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第三方的评价和推荐,也没有相应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护工素质参差不齐,服务维权难,取证也难,全靠护工自觉。李先生说起有些无可奈何。

  护工们也有话要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护工告诉记者,护工的报酬因医院不同而存在差异,有时为了抢患者,同一个医院的护工之间会相互压低价格。有的甚至以每天30元接下活,看似患者受益,但为了弥补这个差额,护工会一天护理两三个患者,根本照顾不过来,服务质量自然要打折扣。

  采访中,宋伟红、鲁淑云都表示,其实大多数护工还是很珍惜这一份工作,愿意把事情做好。只是护工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她们希望能接受职业培训,掌握一些基本护理知识。毕竟,万一出了责任事故,“看牛伢子赔牛不起”。另外,护工们很希望也能像其他打工者一样,享受医疗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

  医院方最担心因护工工作疏忽而引发的医疗纠纷。省会一家医院负责人说,虽然护工与患者多是自愿“配对”,院方一般不介入。但一旦出事故,医院难免陷入被动。如果在责任划分、处罚标准等方面有一些系统且细致的界定和规定,一旦出问题,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这对医、患、工三方都有益。

  期盼规范管理促健康发展

  记者了解到,对护工的规范化管理已经开始起步。2009年11月9日,省卫生厅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医疗机构护工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护工管理,明确界定了护工的工作内容,包括用餐、排泄、沐浴等。同时要求,护工聘用要与医院陪护中心或经工商登记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签订雇用合同。上岗时,医疗机构要核查其健康证、档案情况和职业培训情况。2009年12月,省卫生厅还与长沙市妇联联合举办了首届护工培训班。

  一些医疗单位也进行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的探索。省中医院陪护中心安排了两名专人培训和管理护工。体检、建档、培训、定价、考核等,陪护中心护士长戴永花一上任,就忙着为院内120多名护工制定“工作规范”。 如今,患者只需向自己的责任护士申请护工,陪护中心就按照患者病情推荐护工,派工之前,陪护中心会对护工做一个针对性的专科培训。每天上午和下午,戴永花会到每个科室查看护工的工作情况,从患者和科室护士口中了解情况,为护工打分考核。患者出院时,还将填写一张关于护工工作调查表,工作时是否织毛衣干自己的事情,等等一些细节都被列入表中,由患者评估。分数高的优秀护工,将得到优先推荐上岗的机会。

  尽管如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刚刚出台,真正落实到位尚有很大距离,大部分医疗单位的护工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记者接触到的患者及家属普遍反映,大部分护工的职业态度和业务素质仍然不尽如人意。更加重要的是,目前对护工的管理规定还有许多缺失。比如与护工有关的医疗纠纷的处理、护工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等,都还没有明文规定,制约了护工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关专家也呼吁,在卫生部门加强管理的同时,劳动、工会等相关部门、机构也应尽快将这一新兴行业纳入职业劳动管理范畴,进一步规范劳动契约关系。

  以规范管理促健康发展,是社会各界对医院护工这个职业的希望,也是宋伟红和很多护工对未来工作的期待。

考试辅导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