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新生儿监护室感染控制护理管理

来源:中国护士网  作者:www.512test.com

我院新生儿科成立已近两年,患儿日趋增多,为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特引用《现代护理报》201271412版“新生儿监护室感染控制护理培训”供大家借鉴、学习。

一、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

1、室内环境因素

监护室内的空气不流通,人员随便进出,造成室内空气污浊,增加患儿被感染的概率。室内的医疗用品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监护室内的辅助治疗的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消毒清洁工作容易被人们忽视,造成交叉感染。

2、新生儿本身因素

新生儿离开母体的保护,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原因。由于新生儿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均低下,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对细菌的杀菌作用减弱,易造成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患儿在疾病状态下进一步消耗免疫活性物质,交易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

3、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

目前医院应用广谱抗生素非常普遍,存在滥用、误用现象,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不当,造成菌群紊乱,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4、创伤性操作

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降低呼吸道粘膜功能,增加了呼吸道粘膜损伤的机会,损伤的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容易诱发感染。

5、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通过接触患儿给患儿带来感染,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是医务人员的手,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低,不严格执行洗手制度等因素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另外,室内患儿应用的一些生活用品如喂奶用具、尿布、包被、毛巾等护理用品未执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或者未予以重视管理,造成院内感染。

二、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1、改善室内环境,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监护室内的呼吸机、婴儿培养箱、光疗箱、远红外线抢救台、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婴儿沐浴池等一些辅助治疗的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容易被人们忽视,造成交叉感染。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室内的每一件物品都要严格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感染。

2、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空气是新生儿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要严控室内空气流通,室内的温度湿度、室内硬件设施要到位,必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建立护理消毒隔离常规机质量标准,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3、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必须每天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特别注意耳后、颈周、腋下等皮肤褶皱处有无斑疹、破损、脓点,做好口、鼻、眼的护理。每天清理分泌物,眼睛保持清洁;做好臀部护理,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爽,避免大小便刺激而引起臀部不适;做好脐部护理,每天用双氧水擦净脐部,用等渗盐水擦洗,再在脐部涂上碘伏以防感染。

4、规范化用药

选用高效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发生二重感染。通过药敏培养选择正确的抗生素,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给药,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5、加强监护室内的无菌原则

在监护室里的一切操作都要时刻注意无菌原则,建立护理消毒隔离常规及质量标准,已感染的患儿和未感染的患儿不能在同一室;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任何操作前都要严格执行洗手操作,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制度执行,减少医源性感染,做到各项操作规范化。

6、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

利用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等手段规范医护人员各项操作,不断提高业务知识,一切以患儿为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要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开展知识讲座,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使院内感染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