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多出现尿潴留,临床上进行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地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行或少施行导尿,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5~62岁,平均47.08岁。其中不全性截瘫26例,有24例恢复排尿反射,能够自主排尿,2例无效。全瘫2例中有1例恢复反射性膀胱,1例死亡。
2 护理
2.1 留置导尿 在脊髓损伤2~3周内,由于括约肌紧张,采用留置尿管导尿。留置尿管于次日夹闭,输液者每2 h放尿1次,不输液者4
h放尿1次。留置导尿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是尿路感染,预防感染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无菌操作。(2)选择软硬粗细适中的尿管,应用的是经过硅处理的双
腔气囊乳胶导尿管。插入尿管时须用足量的石蜡油润滑管道,以免损伤尿道造成尿道黏膜水肿。(3)尿袋外口不要接触地面且尿袋位置永远低于膀胱,避免尿液反
流,不要经常倒空尿袋中的尿液,以免增加污染可能[1]。(4)鼓励多饮水,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一般饮水量应在1500~2500
ml/d,以便增加尿量,起到冲洗膀胱的作用。(5)定期清洁尿道口、会阴和外生殖器,使之干燥无分泌物。(6)一般情况下不主张用药冲洗膀胱。(7)持
续留置尿管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若病情需要,应每月更换一次导尿管,尿袋每3天更换1次。
2.2 间歇性导尿配合加压排尿或扳机点排尿 在脊髓休克期后,采用一次性导尿,不留置导尿管。在两次插管之间,嘱患者自行排尿并进行神经性膀
胱的功能康复训练。采用手法训练,具体做法是:当膀胱底达到脐上二指时,操作者用单手由外向内按摩患者下腹部,用力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
要托住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后操作者将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待尿不再外流时,松手再加压1次,力求排尽。也可设法寻找刺激排尿反射的扳机
点,如刺激患者大腿内侧?阴茎体部或会阴部、牵拉阴毛等,以诱发逼尿肌收缩,尿道外括约肌舒张。
2.3 肌肉力量的锻炼 骨盆底部肌肉的力量对排尿也有很大作用。在病情允许时,应指导患者进行这部分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
方法:患者根据病情可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紧盆底肌肉,再缓缓放松,每次10
s左右,连续10遍,每日数次,以不觉疲乏为宜。病情许可时,还可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
2.4 外界环境的影响 患者排尿时应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请无关人员回避,并适当调整治疗和护理的时间,以便使患者安心排尿。打开病房的水龙头,让患者听到流水声,对排尿也有一定刺激作用。
2.5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能否成功与患者是否合作密切相关,而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担心自己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家庭负担。作为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列举成功范例,使患者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3 结论
当患者排尿间隔在2 h以上,残余尿少于100 ml,每次排尿量调节在500 ml左右,可以停止间歇性导尿,即达到护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