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之输液篇

来源:  作者: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形象地说明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护理临床技能的培养训练非常重要。本文为护理临床技能培训的第一篇:输液篇。

  输液

   (1)输液速度 患者治疗常需快速输液。如20%甘露醇250ml必须在20-30min内输入方有脱水效果;循环衰竭(休克)时快速扩容更是抢救成功 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输液操作者做到:①能熟练掌握各种静脉穿刺术,包括股静脉穿刺术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②能迅速对输液速度做出判断,如要求20%甘露 醇250ml在30min内滴入体内,则液体滴速应在125滴/min以上;③动态观察输液状况,及时发现某些突发事件如输液管扭曲、套管针滑出,随时进 行干预调整以保证输液效果;④监测血压、呼吸、心律,要求既要保证输液速度,又能及时发现输液过快的并发症如心衰、肺水肿等的先兆,先行预防处理。另一方 面,某些患者治疗有时又需控制输液速度,如对伴有心肾功能不全、小儿以及要求限水的患者输液亦慢,某些特殊药物如脂肪乳剂、尼莫通等应限制滴速,血管活性 药物(如升压药、降压药)则应根据病情相应调整输液的速度和浓度。

  (2)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内容 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化 快,如不能根据其变化相应调整输液内容,则有可能致严重后果。如脂肪乳剂在体内需有氧代谢,不能用于休克、呼吸窘迫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脂肪乳剂代谢障碍的情 形。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因为脂肪乳剂滴速慢,常被用做夜间静脉维持,而夜间又恰恰是病情容易变化之时,这就经常出现如下情形:一方面病人呼吸循环不好,另 一方面仍然在进行着脂肪乳剂的输入。类似的情形屡见不鲜:如病人血压低(可能为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引起),却仍在输着甘露醇(因为有长期医嘱,照医嘱 执行似乎没什么错误?却没考虑到此时给予甘露醇有可能导致病人的循环进一步障碍);化验结果已经表明病人为高渗性内环境紊乱(高血钠),却仍在按医嘱按部 就班地输着含盐液体,等等。轻者加重病情,重者则可致患者死亡。因此有必要强调: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向经治医师反映,进行相应输液调整。而出现输液反应 时立即停止所输液体更是当务之急。

  (3)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输液顺序对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时是很重要的。如病人处于高应激状 态,营养支持如先给予氨基酸溶液,后给予脂肪乳剂,则因没有足够的热卡保证,前者不能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为机体利用,只能用于提供热能。其分解产物在 肝、肾代谢,在原有负氮平衡的基础上不仅进一步加重了肝、肾负担,更无助于高应激状态、高分解代谢的纠正。正确的输液顺序应为混合输入(包括3升袋输入) 或先输脂肪乳剂,后输氨基酸溶液,以保证后者良好的生物利用度。那种把脂肪乳剂作为静脉维持液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其他关于输液顺序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抗菌 素在给予甘露醇后输入有助于其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加大在脑组织中的分布,进而有助于加强其抗颅内感染的作用(甘露醇能开放血脑屏障,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 性);应根据细菌的繁殖周期,先给予活动期抗菌素,后给予静止期抗菌素;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安排给药间隔;一般情况下某些可引起不适反应的药物可安排在最 后输入;酸中毒时应先行纠酸。至于抢救休克时“先晶体后胶体,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口诀,更形象地说明了输液顺序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4)输液反应的处理 病人出现输液反应时常有高热,加重脑损害,应在停用反应液体、给予激素等措施的基础上,必要时行物理降温。但物理降温不等于放置 冰块。临床上常可见此种情形:一方面病人腋下放着冰块,另一方面却又盖着厚被,因病人正在寒战。其实物理降温主要通过辐射、对流和蒸发实现,这需要有足够 的体表散热面积,如盖着厚被则使之根本无从谈起。何况输液反应时常四肢厥冷循环差,腋下放置冰块实际降温效果并不佳,反而有可能因寒冷刺激导致寒战反应使 产热进一步增多。故正确的物理降温应在控制寒战的基础上(用冬眠药物),进行躯干(占体表面积的26%)和额、颈部的温水或酒精擦浴,重点为前胸和后背 (紧邻心脏和大血管,注意心前区不能放置冰块以免诱发心律失常),为体表散热的主要部位。有条件则可采用降温冰毯和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