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护理论文指导:探讨心理护理在手术患者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心里护理在手术患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O例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结果。结果无一例患者因心理障碍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病例发生。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手术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而提高医疗与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是临床医学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与其他非手术治疗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手术治疗会给绝大多数患者带来康复希望,但手术又有威胁患者生命的潜在危险,因此,手术是令人生畏的。掌握交流技巧,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多数患者对于手术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害怕手术疼痛、手术出血、麻醉意外、出现不良预后等等。焦虑和恐惧会造成一定的反应,而安慰可以减轻焦虑和对手术的恐惧。为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我们在配合手术医生及麻醉师顺利进行手术的同时,还必须对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因此,如何消除手术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50例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18岁 76岁,平均年龄46±3.4岁;50例中外科34例,耳鼻喉科5例,口腔科2例,妇产科9例。
1.2 护理方法接到手术通知单后,主动到病房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术中关怀体贴,术后探访,依据了解到的不同心理障碍,依照患者的接受能力,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2 结果
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疏导,全部病例均达到消除心理障碍,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的目标,无一例患者因心理障碍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病例发生。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即由手术室的护士进行人性化护理,进行术前探视和心理疏导。首先阅读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注意有无异常。向病房护士了解患者的护理计划,并制定手术相应的护理计划,使病区护士做好准备;向手术医师了解麻醉方法、手术体位、手术步骤及本手术专用的特殊器械和敷料等。之后床前与患者面对面交流,首先向患者做自我介绍,了解患者心理活动,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耐心地做好心理疏导,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耐心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介绍患同种疾病患者手术的效果。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解除其紧张情绪,让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3.2 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友善、热情地迎接患者,应随时出现在患者面前,详细询问患者的感觉,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感。在做各项术前准备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可能减少刺激性声音。给患者捆绑约束带时,应向患者解释其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解除患者的思想包袱。手术室护士要体谅患者的羞涩感,说话时不要粗暴,耐心解释暴露躯体部位的意义,给患者说明“有病不避医”的道理,以消除其羞涩心理。对患者的提问要巧妙地回答,热情与患者交流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情况,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加强护士与患者问的心理交流,缓解其焦虑不安的心理,提高患者对疼痛等不适的耐受性。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3 术后随访第二天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后患者进行探视和问候。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包括:切口的疼痛、肠蠕动的情况,以及有无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同时就患者现在的不适给予安慰和解释,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并做好安慰、解释和心理疏导。
4 体会
心理疏导技巧:依据在护患沟通过程中了解到的患者心理障碍的类型,诸如恐惧、焦虑、孤独失落等心理状态,护士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接受能力,对患者采取适当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和姿势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易于接受,逐渐解除心理障碍,促使建立最佳心理状态,去接受手术等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导致心理疏导失败。做到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在生理、心理上给予最大的满足状态,降低不适的程度。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运用人性化护理,使手术患者得到护理人员亲人般的照顾与关怀,获得人性关怀的温暖,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与护理,从而可提高医疗与护理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