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护理论文指导:探索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在轻松、舒适的环境里,在医护人员的关怀和照顾中渡过自己的手术时刻,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现将笔者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人术前的心理特征
1.1 多愁、忧郁、渴求。手术前,有90% 以上患者精神过度紧张,考虑问题过多,感情容易冲动,夜问严重失眠。部分患者害怕手术时间拖延过长,医疗费用过高,经济负担过重。同时,患者大多渴望由技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得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特殊的重视和关心,寻找一切机会同医护人员交谈。
1.2 恐惧、紧张。对手术盼望很久的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将要实行手术时却又产生了恐惧和紧张的心理。根据不同病人的表现形式又可分为抑郁型和激动型。
1.2.1 抑制心理。多见大手术和中老年女患者,由于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及对手术室这种特殊环境的陌生,患者表现为神经抑制,反应迟缓,表现呆板,若有所思,问其话时突然醒悟,肢体活动僵硬不灵活,鼻尖出汗,发抖,双手下意识“紧张握床单”等。
1.2.2 激动心理。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采取自我解嘲的方式,常在推进手术室途中就痛哭流泪。表现为神经衰弱,持续不安,心烦意乱,这类情况多见于儿童及女性病人。
2.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2.1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开导和解释。患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其年龄、性别、性格特点、职业、家庭背景、生括阅历、文化层次以及所患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等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心理准备工作中,必须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开导和解释。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使其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努力做到在手术前就能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2.2 把手术必要性及可能出现问题向患者交代清楚。首先向患者简要说明实施麻醉的意义,实施手术的大致方法和过程,以及手术中对某些器官及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或者不实行手术的后果等。其次对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另外还应该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2.3 充分了解患者的近期身体情况。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近期身体情况,如:有无心慌、气促及其他不适,对女性患者需了解其月经情况,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日期。
2.4 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手术是对机体有一定创伤的治疗措施,在实施前必须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千万不可勉强进行手术。有些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有顾虑,不愿意实行手术,那么作为医务工作者而言,首先要了解患者顾虑和担心的原因是什么,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明和安慰,然后进一步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以及不实施手术的隐患和危险性。
3.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去病房接患者到手术室时,态度要和蔼,动作要轻柔。病人进了手术室以后,对手术的恐惧以及环境的变化可能刺激患者心情紧张。
手术室护士应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逐渐适应手术室的环境,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实施个体心理护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以便手术顺利进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术中要正确地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情感,和病人聊一些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也要做个好听众,认真听病人的谈话,不要随意发言,当病人过度激动时应给予安慰,也可诱导继续谈些别的话题。在手术中医护人员要用心工作不要闲谈,不要谈易使病人误解的话,以免引起某些心源性疾病,使语言在心理护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4.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当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回病室后,首先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好术后注意事项。多数患者都会希望手术治疗后能达到立即好转,但实际上无论大小手术都对身体有一定的损害,术后切口常疼痛难忍,这样会使患者想到是否手术时损伤其他部位等各种离奇的想法,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这时患者很想知道手术的结果如何,非常希望跟医护人员交流病情,因为通过与医护人员的交谈,患者可知道手术是否成功,那些离奇的想法就会慢慢消失,心情也会变得舒畅,手术后的思想顾虑也会解除。护士不光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还要做好保护性医疗,需要和家属单独交待的病情要回避患者,以防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影响切口愈合。此外,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通过家属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5.小结
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护理工作者应掌握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各种途径及渠道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个体化的疏导方式,使每位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最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