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护理论文指导:中医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分析与探讨
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的最佳护理。中医科的病种纷繁复杂,对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的要求更高,要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心理护理方法缓解其心理问题。以下浅论中医科住院病人可能产生的几种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
1紧张、恐惧、忧虑
《素问。阴阳应相大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内经》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又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不仅将人体情志活动称为七情,并且认识到七情所伤是重要的致病原因。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情志改变,而不同的情志,又可以直接影响不同的脏腑功能,从而产生新的疾病。如何设法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情绪因素的刺激,是中医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的首要任务。
1.1调畅情志法 首先,热情服务病人,解除其紧张情绪,令其放松心态,诱导病人主动讲述心中所思所想,进而了解病人所需。大多数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较为忧虑,甚至感到恐惧,护士应及时讲解相关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病人自己查询相关疾病资料,或者与相同疾病病友交谈,了解自己疾病需要注意的事项,对疾病治疗加强信心。
1.2移情易性法 移情易性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病所转移于他处,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患者不与不良刺激因素接触;或改变病人的内心虑恋的指向性,使其从某种情感转移于另外的人或物上等等。通过学习、交谈活动,扫除病人因心的杂念;或改变其错误的认识与情绪;或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思想情操等。古文中说:“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护士应鼓励住院病人多看看书,听听广播、音乐,与家属朋友谈心,用良好的情绪去抑制不良的情绪,起到调神去疾的作用。
2对中医治疗不信任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14677人参与)表明,8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相信中医。不过,调查中仅有27.7%的人声称,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中医科有一部分病人是通过西医治疗或手术后转入中医科,平时对中医不太了解,对中医治疗持怀疑态度。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用专业的专科知识,娴熟的治疗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认可,及时讲解中医科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疾病,有些疾病如术后康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不是单纯的吃中药,同时讲解中医治疗的原理及作用,中药的服用方法及作用,建立与病人共同监测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病人接受中医中药,信赖护士,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讲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中西医标本兼治,对其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3轻视病情
有些病人病情不是很重,希望入住中医科调理康复,这部分病人大多对自己病情不以为然,例如部分痔疮病人,常常认为术后就可痊愈,护士应着重强调术后保健的重要性,例如起居、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复发也是很重要的。通过临床观察得知:护士认真做健康宣教且病人遵循者,痔疮复发率较小,反之痔疮复发率及二次手术率高。又如腰椎间盘早期病人,部分病人病情不是很重,有些仅在体检时查出此病或偶尔疼痛。该病人要求卧硬板床休息,有些病人认为没有必要,仍旧下床做剧烈活动。护士应严格监督,改变其轻视病情的心理,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的原理,告知其谨慎活动,以免加重病情,而使治疗效果不佳。临床护理中总结得知:护士认真做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重视病情,病人积极配合者,疼痛缓解较快,反映治疗效果较佳,反之疼痛缓解慢或疼痛继续加重。
4对治疗失去信心
有些恶性疾病晚期和患慢性疾病的病人,入住中医科时,往往对疾病治疗已经失去信心从而产生不配合情绪。中医说“神藏气中”,“气载乎神”,所谓“神气”在该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中更为重要,很多慢性病人在承受了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而没有了精、气、神。
4.1清净养神法 为其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提醒病人保持清净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使其少思少虑,做到精神内守,心平气和。
4.2顺情解郁法 对于这类悲郁情绪的病人,不要压抑其感情,首先,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顺应其意志和情绪,满足其身心需要。应理解病人的悲郁和愤怒,不可与其相争,病人大多因病生愤,发脾气是对自己患病感到不满,而非针对护理人员。其次,应引导其向医护人员或家属哭诉倾泄苦衷,借此使其悲郁之情得以发泄而舒展,使气调而有益疾病。解除其悲郁情绪后,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总之,中医科护士应根据病人不同心理,应用言语开导,清净养神,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等中医护理方法,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摆脱疾病困扰。